只要做个明君,满足百姓的生存需求,再做出尊重读书人,听他们的声音,虚怀纳谏的样子,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讨好他们,还愁帝王生涯没好评吗?
赵楷显然有所触动,眼神直勾勾地看高铭,只有一个感觉,说得好有道理,竟无言以对。
高铭这一番言论,花荣在一旁听得也是极为吃惊,都说深谙官场之道的是老狐狸,那么他家这个衙内,可以称得上是狐狸成精了。
高铭说得不能再明白了, 赵楷就是傻子也能懂,何况他不仅不是,相反还很聪明。
赵楷沉吟片刻, 浅笑道:“你的良苦用心,本王心里都明白。不过, 你连这种话都对本王说了, 真是对本王托底了。”
高铭道:“臣只是不想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
高铭当然也知道这些话说出来有一定的风险, 但他觉得之前从辽国回来的路上, 赵楷也对他交代了想争皇位的心, 也没把他当外人, 他自然也选择相信赵楷。
最重要的是, 他不想现在的心血白费,如果没有上位者的全力支持,现在取得的成果只是空中楼阁。
按照太子赵桓对他爹的反感, 一旦他继位, 蔡京童贯什么的一定会被扫进垃圾堆。
他平燕有功, 封了郡王,不用去垃圾堆,但受打压,清水衙门是进定了,至于他提出的所有政策,一起凉快。
这点赵楷也应该清楚。
而等到辽国崩了,金军万一又南下, 搞不好大家又被打包带走了。
他现在恨不得揪住赵楷的脖子晃悠,你手里有皇城司这把利刃, 官家有可心你,朝臣也支持, 自身也有功绩,赶紧出手把你哥拽下来啊!别再等了!
真替你着急。
当然,直接一步到位把赵佶也撵下来就更好了。
因为赵佶性格不坚定,反复无常。
比如历史上,联金灭辽之后,第一次金军围城,割让了三座城池个金军,在李纲主战派的抵抗下,金军不能破城,就撤退收割三座新入口袋的城池去了。
结果这个时候,赵佶觉得吃亏了,当即反悔,用蜡丸密封书信,转交给辽国投降金国的大将,想要联合他灭金。
接到赵佶蜡丸的前辽国将领,呵呵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