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青与外婆边走边歇脚,一路无甚风波的走到了半山腰。
一路上老妪典故不断,手指一块白色的石头。
“这块石头大若十个碾石那么大,据说是道祖成道飞升打坐之石。受道祖成道之重,焕发生机,二次生长,由青石转为白石,后世有云:西岩赛雪。所以才会在青石为主的西岩山,显得如此突兀。西岩赛雪的名称由来已无从考证,至于是否是道祖成道之石,更无从说起。相传道祖飞升之际,云游四方,路遇西岩山,已不能压制境界,遂决定在此落地飞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韩青少年心性,听过只当故事听来好玩,在白石上蹦蹦跳跳,好不欢快。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乐极生悲来的快,一个踩空,韩青摔爬在白石一块凸起上,额头立刻血流如柱。
老妪讲的兴起,听闻“哇”的一声扭头看去,韩青已经哭哭啼啼,鲜红的血液已经湿了白石一滩。
也许是怜孙心切,本来佝偻腰肢的老妪一个箭步,快若奔雷到了跟前。
韩青一直抖动、颤栗,两眼一翻昏死过去。这可急坏了老妪,扶起韩青,一边查看伤势,一边呼唤着:“青儿,青儿,青儿?”
忙着照看外孙的老妪,并没有注意到一闪而逝的血迹。
过了三刻钟,韩青悠悠转醒来,只觉浑身无力,口干舌燥。
上下眼皮颤颤巍巍睁开,映入眼帘的是外婆那关切的眼神,以及躲闪的眼神,估计是恼怒没有照看好从小相依为命的外孙。
水,韩青有气无力伸手。老妪慌忙到远处拿水袋,手忙脚乱喂完水之后。突然发现刚才明明血肉模糊,一片淤青的额头竟然好了。
老妪百思不得其解,沉默了半天只能告诫韩青莫要乱跑动,紧紧跟在身后,随她登山就是。
歇息片刻,待确定韩青真的无事之后,老妪再次前边开路登山去了。
渐次登高,距离山顶越来越近。
“茻,茻,茻……”很突兀的突然传出了类似黄牛的声音。其音由远至近,声音越来越近,振的道路两旁的竹叶沙沙作响。
本以为再次出现了突发事故,老妪手持行山仗,左手捏不知名手法严阵以待,可等了半天由远及近的声音,突然戛然而止,慢慢远去了。
老妪充满狐疑之色:“近来这西岩山怎么了?最近一直听村里老乡说,上山砍柴,遇到一些异常事?”
等了半天确定再无事发生。
老妪再次告诫韩青到了山顶不要乱跑,一切行动听指挥。与老妪的紧张对待不同,韩青并没受摔伤影响。
例如听到“茻”叫声,他反而露出了跃跃欲试,想去查看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声音,怎么跟隔壁张银粮家的黄牛叫声如此类似。
按说在这个邻近山顶的高度,普通的农家黄牛,不会跑这么高吃草,西岩山的高大陡峭可不是一句玩笑话。
村子的家禽家畜,平时顶多在山脚靠近西岩山的位置吃些杂草。这么高的位置是万万不可能跑上来的。
正是因为如此,才让人觉得怀疑。就像韩青,如果不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又跟着经常上山采药熟悉道路的外婆,是万万找不到登山路径的,也不可能爬上山顶。
离午时还有一刻钟,祖孙二人终于晃晃悠悠来到了山顶。
山顶直径并不大,二亩田地的样子,怪不得在山脚看起山顶是尖的。云雾依然不散,只不过不太浓密。四周景物,一目了然,虽然午时了,在这里不觉得一点热,山风吹来,韩青不自觉的紧了紧衣衫。阳光照射不进,透过云层洒落下一丝丝金黄,为山顶披上一层金色的外衣。置身其中,金光普照,犹如进入了金碧辉煌的天庭。
韩青,情不自禁吟了一首儒门名家登山作:“清风拂山岗,我入朝天堂”
老妪微微额首,表示赞叹。
“青儿,不错。不愧为儒门学子,知道学以致用了。”
“你看那边?”顺着老妪手指方向,有一大门倒了一半的道观,里面蛛网密布,琉璃瓦片四处散落,供奉的神像倾倒一边,已是一个无人住持多年的破落小观。
门匾歪歪斜斜挂在门框上,上书“青云观”。门口倒了一个玄铁打造的青铜大钟,大半身子已经深埋土下。锈迹斑斑的,但不影响它辉煌时样子。钟上所刻铭文是那“道法自然”。
老妪并不觉得惊讶,显然以前已经知道此地样子。
手脚麻利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