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将军可是有一侄女?那日翼德入我军中,我且也有见过那位夏侯氏,夏侯将军姑且安心,其人尚好也!”
孙策忽然出言道。
他这句话,果然让夏侯渊精神分散,借此时机,孙策长戟已刺向了夏侯渊脑袋处。
待夏侯渊抬矛相阻,但为孙策大力之下,一个踉跄。
其左右亲兵见此,无一畏死,莫不上前相阻。
面对数人之击,孙策从容应对,长戟一横,往前一推,就有数人倒地。
而方才孙策自报姓名,其人武艺,自给夏侯渊留下了深刻印象。再想到后侧被围的太史慈,夏侯渊知道,有了孙策到来,想要诛杀太史慈,已不可能!
最重要的是,有他相阻,曹公现在已经顺利撤退。
进而,夏侯渊心生退意,他随之站稳,看向孙策道:“孙伯符,汝勿要猖狂,论武艺,吾不如汝,但今日汝想杀吾,也是休想!至于那张翼德,胆敢掳走吾夏侯氏女儿,吾若抓住他,必将之碎尸万段!”
孙策同张飞有过交手,两相对比,从战力上讲,夏侯渊可不是张飞对手!
看出夏侯渊携部,有向一侧撤退之态,其众十几人更举起了弓弩,旁边凌统等将,想要上前截杀,孙策抬首制止道:“先去看看太史将军如何了!我等有战马,到时候,追上敌将,并非什么难事!”
未几。
从山坡下来的太史慈,终于同孙策相见。
两日已有大半年没有见过面,以太史慈感觉最深,今日之吴侯孙策,倒比去岁,更有气势了!
“君侯!”
太史慈到嘴之“伯符”,于左右望了一眼后,旋即换上了“敬称”。
而孙策已经临前,扶着太史慈的手臂,大声笑道:“数月不见,子义之勇武,更比以前胜之。我尚未至岸,便听说子义一人,独领少部人马,而来追击曹操。但今为那曹营猛将所领十余倍之敌包围,子义受累,更是安然。放眼天下,于我看去,能如子义这般,谋略和勇武兼备之人,少也!”
“君侯过赞!”
见吴侯孙策还是如同以往一样,性情开朗,更善于言谈,太史慈之心神逐渐回落,又应了一声。
两人略一寒暄,其中受伤之众,已为孙策安排,为随行之亲兵抬走处置伤口。
太史慈见此,为孙策之关怀士卒,多为敬重,念及逃离之曹操,时不觉道:“吾今逢曹操,未能将之留下,为其后方来将所阻,甚是遗憾。不知君侯接下来准备如何追击?”
孙策抬头看向夏侯渊等人离开之小路,道:“曹营水师大败,曹操于江北大营,已无多少意义。其之优势却未见,若向北而去,当是汝阴北侧之地,细阳之可能性最大。
然则,我军之步卒人马,多数还停留在淮水南岸,如钟离、马头城之地,而做守卫,又有陈将军所领于淮南安定民生,又逢这次水战,江东虽然胜利,但水师伤亡亦不少。
若想以大部人马,兵进淮北,现在还非良机。而今有骑兵,人数虽少,我准备率部再度追至,以天明为界。
如若不成,白日之时,曹军必有大部而至,时当返归!”
孙策思绪清楚,但为太史慈听去,没有因为了除掉曹操而冲昏头脑,可谓之遇战而理智。
曹操兵败之实际意义,远比杀了曹操更重要!
因为北面还有袁绍这个大敌,需要有人去抗衡!
太史慈自认为明悟了孙策之意,他深吸一口气,抱拳道:“君侯之言,让慈醍醐灌顶!”
孙策摇了摇头,看向太史慈,再道:“再有,今我率部追来,杀曹操乃属其次,最重要的是援子义,而保子义无恙!”
“除曹操,而救得天子,只要江东有力,但召集天下之士,任何时候都可以,然子义只有一人!”
“《孟子》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子义重情重义,于我如兄弟,我岂能不管不顾?”
“便是匡扶天下之重任,少了子义,也会黯然失色!”
“这世道,合该我等一同定之,让百姓安居乐业,老有所依,幼有所养,而非流离失所,无依无靠……”
“君侯,太史慈何德何能,竟让君侯如此看重,不惜犯险来救!”
太史慈复闻之,不论过去如何,现在已经对孙策这个朋友兼上级,感激的五体投地,更默默用沾满血渍的衣袖,擦了擦眼角,连视线都有些模糊。
而见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