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三年(569年)三月十八。
倭国,筑紫,皿仓山。
领受了陈国土司封号、赏赐的南岛隼人首领们,正拜服于征东将军侯安都的面前。
这些昔日从属倭国的蛮夷国君,今日能在此处摇身一变,成为中原朝廷治下的土郡守、宣抚使,朝廷价值千万的钱物赏赐自然居功甚伟,安东将军任忠领衔出演的环岛自由航行却也功不可没。
当高达数丈的陈国舰船载着全副武装的陈国甲士,出现在还在使用着青铜制、骨制武器的隼人战士面前时,一切,便已然注定了。
他们可不像住在东宁和岭南的蛮人们那般,有着疟疾这种可怕疾病的保护,他们那立于沿海平地之上的简陋城寨,更禁不起陈人随船炮车的摧击。
当钱帛和刀剑同时摆上台面。
臣服,还是死亡。
便成了不需要过多考虑的问题。
于是,很自然地,在527年筑紫君之乱中,被倭王大军打断了脊梁的熊袭隼人们,又在四十二年之后,面对陈人的威赫时,自我抛弃了脊椎。
没办法,陈人给的,实在太多了。
自然,今日侯安都从江南带来的这些钱帛并不会白花,只一上午的功夫,这些隼人土司们便为侯安都提供了多达万人的仆从部队。
须知道,一个陈军动员兵一年便要消耗军费七千二百文,军粮十二石。
用千万钱帛的赏赐,将这支本来将会成为敌人的力量变为朋友,实在划算。
待前来拜见的土人首领们尽皆退下,侯安都才命人召了正在筑紫城中主持粮草转运的任忠上山。
前日,初来筑紫之时,他便与任忠谈过自己的平倭方略,这两日见了许多倭人百姓,又听了许多东面的情报,他却是有了一个更为大胆的计略。
在他看来,倭人比中原人要更加畏惧和崇尚强权,这种畏惧和崇尚是自下而上一以贯之的。
每一个倭人的心智,似乎都正在被一个他们心目之中比自己更加强大的主人所压抑。
侯安都觉得,倭人身上这种根植于骨髓里的对强者的恐惧与迷恋,应当与倭人所居住的世界太过狭小有关。
在这里,有着比中原更加众多的袖珍贵族,在这里,权力对人的压制无孔不入,在这里,制度于人的辖制,太紧也太密。
故而,倭人难治,在其畏惧强权,倭人易治,亦在其畏惧强权。
故,能制倭人之王公,则百万倭人百姓,将俯首而治矣。
侯安都念及此处,却见任忠已然行到了近前,侯安都道。
“任将军,今我又添万人土兵,军中粮草可安置妥当?”
任忠拱手道。
“侯公,平州粮草已尽皆解入城中,现下城中积粮十万石,足供我全军四月之需。”
侯安都捻了捻鬓下的长须,道。
“任将军,前时,我二人所定南北并进之方略当改之。”
“任将军可否将麾下千骑借与老夫,老夫将以此番所得土兵万人易之。”
任忠闻言沉默稍许。
现今陈国征倭之士,共有一万五千,他手中掌着平州兵步卒八千、骑卒一千,侯安都手中则掌着乐州步卒二千、中军骑卒一千、水师三千。
如此兵力配置,皇帝却偏以侯安都为帅,其中令二人相互制衡之意自然无须多言。
此间侯安都忽然要换他手中骑兵,他也不敢立时答应,便应道。
“兵者,国家之物,未敢私相授受,忠愿闻侯公之计略。”
侯安都闻言,不由心下暗叹,皇帝于己果然并未十足放心,口中则道。
“闻倭国聚兵于摄津国,南道无备,老夫欲用寻阳侯破新罗法,自海道袭倭王都。”
“倭人畏于强而凶于弱,若能擒得倭王,则倭土六十余国,可传檄而定矣。”
“此番借任将军麾下骑卒,计成,则功在你我二人,计败,则罪由老夫一人承之。”
“任将军以为如何?”
侯安都心知,此番攻倭,恐怕将是自己此生最后一次领兵作战,那灭国擒王的首功,他是定要争上一争的。
任忠自知军略不如侯安都,此番东征为副,亦多是靠了他东宫旧人的身份,现今侯安都有意自担风险,并与自己分润功勋,他自然是乐见其成。
但他知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于是道。
“侯公若出,则忠在后方须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