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什么呢,那刘基不管怎么说,才能还是有的,等这次北伐得胜,我觉着可以让他理政吧。
他这个人虽然屡次说我,但至少他的出发点还是值得肯定的,而且他这个人,不贪,不结党营私,可以说现在是两袖清风也不为过。
这样的人,可以用,就像大唐的魏征一般,只是用法,需要变一变。”
朱元璋也没心思喝着这个茶水,静静的沉思着,对朱元启的这番言论,朱元璋没有觉得惊讶。
就如同之前说的,朱元启对有才之人的看重,确实比他做得好,而且还多次在这块劝过他,他也尽力在改变。
朱元璋也无比清楚,打理天下,还得靠这些人才行。
很快,朱元璋便清醒过来。
“那就等北伐过后吧,到时候再看给他安排在什么位置上。”
朱元启说的有一点朱元璋很是认同,刘基这人不结党营私,从不收人礼品,生活都是以俸禄生存。
而且在他那里,只认理,人也不迂腐,优点还是不少的。
朱元璋不再去想,又问向朱元启。
“行军路线这么快就确定下来了?给咱说一说,咱可是好奇得紧,咱弟是选择怎么做的。”
朱元启一笑,随即拿出制作过的地图来。
“哥,你来看,这便是我准备的行军路线。”
朱元启随即开始给朱元璋详细讲了起来,随即又将刘基的行军路线同样讲给朱元璋。
过了半响,朱元璋听完之后脸色很是沉重,这会,他心里忽然有些比较赞成刘基的行军路线了。
朱元璋可是记得,元军在正面,集中二十到二十五万的大军,而在中书省西部,元军大军并不多,不过数万人。
一旦按朱元启的线路行军,那么他与常遇春,将会以十七万兵力对阵元军近二十万大军,本来是他们占据的正面优势,将荡然无存。
然而朱元启的话,却又深深印在朱元璋脑海里,若是像刘基说的行军,胜则稳胜,但要击败元军正面大军,也不是一时半会所能做到的。
一旦元廷发现苗头不对,迅速退回草原,他们也没有办法,并且北地的资源以及人口,必然将遭受劫掠,到时他们收复的,不过是没有人丁的地方,又有什么用?
朱元璋比朱元启还要清楚,一旦迁移人口,再行发展,中间需要的钱粮,是何等的巨大。
而且,到时的北地,可不仅仅是一地两地这样,而是多地几乎都是这样,以现在的税收,他就算是把国库掏空,都无法全部安置。
想到这些,朱元璋缓缓开口。
“弟,这事,是你想得周到,若是稳扎稳打的胜,即便收复北地,没有十年以上的治理,也很难恢复。
就按你说的做,要打,就直接一次性将元廷诛灭,另外那十万军,你同样调动过去,本来咱还准备让汤和与冯国用征伐四川等地,但现在,北伐最重。
汤和、冯国用、陈德他们你一起带过去,俞通海那里,让汤和领军,咱只留下应天的十万军,足够了。
弟,不许拒绝,这次,就像你说的,毕其功于一役,至于草原,咱们休养几年,再去把草原平了!”
朱元璋也是发狠了,他这样做,除了朱元启说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朱元启已经将行军路线定下,并且让徐达等人去准备了,他若是改变,对朱元启在军中的威信,将会造成打击。
而朱元璋加派十万军,就是为了保证正面战场不出错,只要正面战场不出错,稳稳得胜,最差的结果,都能达到刘基说的成果。
另一个他也是担忧朱元启,他心中很担心朱元启这次被败,毕竟是大明第一战,天下目光全部聚集在这里,一旦失败,朱元璋真担心朱元启彻底就毁了。
也幸好朱元启不知道朱元璋的这些心思,不然一定会说朱元璋想太多了。
这时的朱元启,虽然没有这样的想法,但他也不想如此大规模的出动大军,五十万大军的一场大战,以大明现在的国力,完全是以举国之力,为这一战做准备。
而战事别说失败,哪怕就是不顺,时间不说几年,只要明年冬季之前不能结束用兵,大明就得废。
朱元启看着朱元璋这坚决的神色,心中也很是动容,这场北伐,其实他不参与的话,远没有这么复杂,历史就充分说明了。
“哥,放心吧,明年秋收之前,必然结束北地战事,到时我一定将那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活捉到应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