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愉快的一晚过去,到了第二天,朱元璋与朱元启一同来到奉天殿,此时奉天殿中,李善长、刘基、朱升、刘崧,户部尚书杨思义,刑部尚书周桢,吏部尚书滕毅,以及朱文正,都是已经到来。
当朱元启看见这些人的时候,也不得不感慨洪武时期的大才,还是很多的,许多都是因为在元廷时不得意,从来归隐在家,然后朱元璋进行征辟的。
尤其是朱元启看见吏部尚书时,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腾毅这个人,历史上可以说是一笔带过,即便是明史,同样也就是一笔的事。
朱元启是觉着他干不久的,主要他一个不怎么关注朝政这块的人都知道,腾毅能力不够,为人温和,缺少了进取之心,然而现在大明初立,需要的是有魄力、有能力、能做事的人,而腾毅恰恰都不满足。
而且这吏部,朱元启更是不敢去想,你能想象,历史上的洪武三个年头,洪武三年、洪武四年、洪武十三年,三年换了十三个吏部尚书吗?想想都头皮发麻。
众人见朱元璋与朱元启到来,也是起身行礼。
“参见皇上,见过明王。”
现在他们行礼,只是作揖礼,跪拜礼在朱元启的强烈要求之下,已经被取消了的,历史上的洪武初期,仍旧用的是跪拜礼,用了几年之后朱元璋才取消的。
朱元璋看着众人,也是笑着开口。
“都坐吧,今日叫诸位前来,有两件事,首先就是这宝钞的事,诸位都可以畅所欲言。”
众人坐定,听着朱元璋的话,也没有一人先开口,哪怕是李善长也是如此。
昨夜他们过得可不是那么平静,突然散播出来的关于朱元璋与朱元启不和,相互猜忌的事,他们这些人,可都是知道的,如今见朱元璋与朱元启的样子,他们心头都更加相信,那些就是谣言。
然而这等谣言,他们都知道了,朱元璋与朱元启会不知道?恐怕在他们知道之前,这两兄弟就知道了,然而朱元璋与朱元启却是没有采取任何动作,这让他们都很是沉重。
他们这些人,可都是人精,即便是腾毅,你可以说他能力不行,性格温和,但不能说他蠢,到了这个位置,就没有蠢人,朱元璋与朱元启这样做,摆明了他们就是在钓鱼。
而且这谣言的幕后黑手,朱元璋与朱元启说不定都知道了,就是用这个饵,来看看还有没有其他人参与。
即便他们行得正坐的直,这时候也难免有些发怵,他们深知一句话,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他们会不会被顺带清理,谁都不知道。
这里面唯独只有李善长与刘基,才没有这方面的担忧,一人是相信自己只要没参与,就不会被牵连,而另一人刘基,则是压根就不怕,他反而很是担忧,大明初立,就遇到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也只会加剧大明内部的损耗。
每每想到这里,刘基都很恨那幕后之人,以他的聪慧,他隐隐有一些猜测,但没有证据,他也不敢肯定。
李善长见所有人都不说话,心中也是一叹,在他看来,如今他必须得开口了,要是一直这样冷场下去,他在朱元璋与朱元启心中的印象,恐怕就要打折扣了。
“禀皇上,明王,在下认为,这宝钞之事,可行。”
朱元璋与朱元启见李善长起身,也满是欣慰,别看他们两个表面笑容满面,但心里,可是都已经有一些怒气的,尤其是朱元璋,这个事他昨日就交代下去的,到了今天,他说完之后没有一个人开口,摆明了就是在打他的脸。
如今李善长开了口,一切就都好办了。
“百室,详细说说,这宝钞推行一事,为何可行。”
朱元璋满脸笑意的看向李善长,眼神中甚至带着鼓励,朱元启也同样如此。
众人也都将目光看向李善长,这让李善长心中很想骂人,他敢说,这些人绝对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就是不愿意先开口,让他来打头阵。
尤其是对刘基,李善长的怨念更大,这人平时里一副文人莽夫的架势,现在却是缄口再三,李善长是真的无语了。
李善长无奈,只得开口,声音却是洪亮无比,还特意看了一眼户部尚书杨思义。
“禀皇上,明王,在下认为,宝钞推行利国利民,可在我大明进行推行,不过,如今北地仍旧在治理当中,在下建议,先行在南方进行推行,若是南方顺利,过后再推行至北方。
尤其是明王所说的,在下认为非常合适,今后大明的官员俸禄、军饷等等,都以宝钞进行替代,至于民间,仍旧可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