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刘瀚回到府邸,心里格外不平静。
舒雨竹上前柔声问道:“怎么了?事情不顺利?陛下把司马迁下狱了?”
“我想保他,但不好保,陛下对我不满了,硬要保也是保得住的,可对后面的计划不利,陛下越来越昏聩了。
李广利能力一般,却非要重用,自己错了也不认,还动不动就降罪于人,凡事只看结果,不看困难,刻薄寡恩,求仙拜佛,好大喜功……
我甚至都想早一些发动,可时机不够,我没有机会。”
“只有8年了,再等等,再厉害的帝王,晚年总会容易昏聩,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历史的进程,神也会犯错误,更何况是人?司马迁你不是给了他钱吗?应该足够他赎罪了吧?”
“不是够不够的问题,是陛下愿不愿意的问题,大汉所谓的律法,全是他一句话,这便是帝王。”
“很多事情,还是顺其自然吧,司马迁也许只有经历过磨难,才能更加坚定勇敢,才能写出那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
刘瀚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他问道:“你觉得李陵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
“一半一半吧,他或许想过假装投降,或许怕死,可能做到他这样的战绩,千古难得一见的,他带领的是步兵,这是最恐怖的地方,若全是骑兵,他一定能冲出来。
但从汉武帝杀他全家那一刻,他便不会回到大汉了,无论真假,也都是真的了,若是在西方文化中,他一定会被视为英雄,个人的生命其实也是无价的。
可在东方文化里,无论环境多么恶劣,被俘虏后投降都是可耻的,因为有的东西确实是超越生命了,无价之上还有无价,这是一个解不开的结,没有对错,只看选择吧,未经他人苦,莫要劝他人善。”
“是呀,也许他自杀了,就是千古传颂的英雄,甚至超过苏武也不一定,可不自杀,他就错了吗?”
对于这个问题,舒雨竹没有答案,刘瀚也没有,在生命和死亡面前,对错好像不是那么分明。
如果一个人活着,是以扼杀和牺牲自己同胞为代价,苟且偷生的话,那必然是错的,像是后世的汉奸,可他投降以后,好像也没有带匈奴大军来主动打过汉朝。
仅仅是因为他害怕死亡,就否定他的一生,似乎是错的……
刘瀚没有多想,想也想不明白,很多事情不一定要答案,做到问心无愧就好,他又叫来了熊二,“给廷尉的打一下招呼,不可用刑,再给些钱财,疏通一下,让狱卒尽量不要为难司马迁,好吃好喝伺候着。”
“诺!”
……
御花园中,汉武帝在面前走,廷尉杜周在后面跟着。
汉武帝时期,为了强化中央集权,武帝一方面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弘扬儒学,提倡德治;
另一方面重用酷吏,他强化法治,依法治国。
其实是外儒内法,霸道王道一起实行。
汉武帝早期治国策略还是比较周全的,礼法兼用,软硬兼施,都是用来维护至高无上的皇权专政。
后期,他开始昏聩,动不动褫夺爵位,动不动杀人罚款,寻仙问道,好大喜功,常年征战,不听劝告……
在他手下诞生了十个着名的酷吏,执法严苛无情,不畏豪强,最出名的是张汤,其次还有杜周、赵禹、宁成、义纵、周阳由、尹齐、杨朴、减宣、王温舒等九个人。
大部分下场其实都不好,酷吏就是武帝手中的刀,下场一般都很惨,看情况不对了,皇帝为了假扮好人,经常会抛弃他们。
杜周出生于南阳郡杜衍县,本来是南阳太守手下的一名办事,通过巴结上司得利,受推荐给张汤,升为廷尉史。
他办事专门看上司的意思,上司中意的人他就故意减轻罪状,上司厌恶的人他就加以打击,这就是跟张汤学的,当年张汤也是这么干的,办事全看汉武帝的意思。
这也是他们快速升职的根本原因,不懂得上司的心意,不让他满意,怎么升职加薪?
张汤被干掉后,赵禹担任了执掌刑狱的廷尉,任廷尉4年,因年老调任燕国相。几年后,昏乱忤逆,犯了罪,被免职,便回到邰县老家后以,寿卒于家。
这个所谓的昏乱忤逆,大概率只是汉武帝让他下台的一个借口。
赵禹死后,杜周就上台了,成为了新的廷尉,在他任廷尉职期间被关入监狱的人数大增,被关监狱的时间也延长了。
他的做法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