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凤来和韩爌进入大堂内,心中觉得十分古怪。
也不知道韩熙什麽癖好,居然在自己国公府内弄一个衙门一样的公堂。
最让人觉得诡异的是,韩熙将六部三寺的匾额都弄一份挂在身後。
像吏部的“公正持衡”,户部的“九式经邦”兵部的“整肃中枢”等等。
不知道为什麽,施凤来感觉韩熙这个人和这些匾额有点不搭。
“国公好久没去过皇宫了呀。”施凤来一副笑脸的说道。
韩爌则是一副面无表情。
施凤来头两个月的时候,几乎能看到韩熙每天都去皇宫和底下大臣处理事务。
那两个月,可以说是大明运行效率最高的时候,一天处理掉十几件事情。
两个月时间便积压很久以前的事情都处理的七七八八。
但後来,韩熙出皇宫的时间逐渐减少,一个月两三次,到现在,二三个月才去一次。
“呵呵呵,这朝中事务不是有施阁老么,本国公感觉去多会影响阁老做事,就没去了。”韩熙笑着说道。
韩熙之所以不出皇宫,当然是反应过来,他掌权不是给大明做牛马的。
而且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他没他,大差不差。
只要明朝的大环境没有变化,那麽这样的事情就会不断重复上演。
换个好听的说法,那就是韩熙懂的放权了。
“两位阁老,怎麽有空来我这个国公府。”韩熙挥手,示意下人给两阁老搬来椅子。
不知道为什麽,这给人的感觉,就像韩熙在审问两个阁老的公堂上。
施凤来坐下后,看着面前隔了有七八米远的韩熙,这种交谈方式,让他十分不适应。
但没办法,谁叫现在整个朝堂,只知道有辽国公,不知道有皇帝。
而且韩熙这人很会收买人心,全国有品级官员俸禄上涨一钱银子,在京师内的官员上涨两钱银子俸禄。
全国两万五千位官员,一月就是涨了三千两银子。
每月三千两银子,不知收买了多少官员的心。
“国公,可听说陕西的动乱?”施凤来说出了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分散韩熙手上的兵力。
现在京师内,有忠於韩熙的两万辽军和本地招募的两万天子亲军。
加上锦衣卫几千狗腿。
也就是说,韩熙在京师内驻扎了将近五万的军队。
五万军队其实不算什麽,但最大的问题是韩熙这五万军队都实数。
这问题就很大了,如果是实数的五万人,那在明朝的编制内,就是二三十万的大军。
现在各地的军队情况,如果不是在云贵川陕辽这种边境的地方,五千军队,就是一省半数以上的兵力。
所以,必须想办法将韩熙驻扎在京师的兵力减少才行。
施凤来说完,目光观察着韩熙,发现韩熙的情绪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这让施凤来不由皱起眉头,原本以为相处一年的时间,将韩熙的性格摸清个七七八八。
但最近这几个月,却是让施凤来有些看不懂韩熙。
“嗯,听说一点,不过这事情在本国公预料之中,过段时间,等两位钦差入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韩熙笑着说道。
听到韩熙乐观的态度,一旁的韩爌不由说道:“川蜀叛乱未停,现在陕西和江南又乱起来,这不是好兆头,国公还是不要修建什麽观玉台了。”
没错,韩熙的观玉台已经开工了,而且面积有些夸张,占地面积足足有三千百亩。
这差不多是一个长宽两千米以上的城堡面积,一些小县城可能都没这麽大。
现在坊间已经流传开来,说韩熙就是那董卓,在修建自己的“郿坞”收纳美人和财宝。
观玉台确实是用来收纳青楼女子,要知道,这次从江南运回来的青楼女子可是有几万的数目。
可不就是要修建一个县城大小的地方才能容纳那麽多女子么。
韩熙面色古怪的看着韩爌,这家伙怎麽管得那麽宽,又不是用国库里面的银子。
韩熙这个观玉台,可是按照颐和园规模修建,预算投资一千万两白银的。
“韩阁老,这个时候观玉台怎麽能停下来?”
“不但不能停下来,还要加大修建的规模,如此一来,底层百姓找到生计,就不会饿肚子,不饿肚子,就不会造反。”
“不但如此,观玉台,还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