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调都可以和父母对唱两句。
老二李怀瑜待遇最好,何淑仪对大儿子还是比较看重,除了让他好好读书倒没让他做什么。他多才多艺,喜欢拉胡琴、绘画书法,以前有条件时请了名师指点,现在虽然条件虽不如当初,但父母仍勉励他继续坚持学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管朝代如何更迭,只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
老三已过继给了叔叔,用不着他们操心。
老四李怀真也是只有三四岁左右的小女孩,机灵乖巧,正是可爱卖萌的年纪,自然最得大人的欢心。
然而,那个年仅一岁多的怀远,其表现着实令人费解。究竟是与生俱来的性格使然,使得他生来便谨慎木讷;亦或是曾经遭受过某种惊吓,导致他至今闭口不言呢?自始至终,小怀远愣是未曾开口学说哪怕只言片语。
起初的时候,家中众人皆心生疑虑,暗自揣测这孩子莫不是耳朵存在什么毛病,难不成竟是个聋子?于是乎,每当看到怀远踱步走向门边之际,众人便会赶忙操起一根木棒,用力地敲击那面盆,发出“锵锵”的声响,以此来试探他是否能够听闻。只见李怀远先是微微一怔,稍作迟疑之后,方才缓缓地回过身来。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眸里,满是疑惑与迷茫,就那么直勾勾地盯着眼前这些行为怪异的大人们。
这时,大姐李怀瑾见状,兴奋得如同一只欢快的小鸟般蹦跶起来,嘴里还高声嚷嚷着:“姆妈,您快看呀!弟弟分明能够听得见声音,他才不是聋子呢!”
听到这话,大伙儿不由得齐声发出“啧”的一声惊叹,但脸上却仍旧流露出几分将信将疑之色。随后,他们再次拿起盆子,不停地敲打着,反复进行测试。果不其然,每一次这样的尝试,怀远都会有所反应。
如此一来,便足以证明这小家伙的耳朵并无大碍。可即便如此,他依旧紧闭双唇,坚决不肯开口说话。大多数时候,他要么就是目光呆滞地凝视着周围的人,仿佛置身事外一般;要么便是全神贯注于手中摆弄着的那些玩具,对旁人的举动浑然不觉。
老二李怀瑜满脸狐疑,皱着眉头说道:“隔壁老崔家竟然说咱们五弟怕是个哑子!这可真是奇怪得很啊!他的舌头到底有没有问题呢?要不还是赶紧去医院好好检查一下吧?”
一旁的何淑仪则面色沉闷,有气无力地回答道:“上次已经带他去过医院那儿看过了,就连舌带也都没发现任何问题。”
听到这话,众人不禁面面相觑,彼此交换着眼色,心中皆是充满了困惑和不解。一时间,整个房间里陷入了一片沉默,谁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何淑仪眼眶微红,泪水在眼中微微打转,她深深地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咱们两家祖上历代以来,从来就没有出现过聋哑之人呐!我这一辈子生养了这么多个孩子,自然明白在怀孕期间饮食起居需要万分注意,绝不会胡乱吃东西导致胎儿出问题,从而让他变成聋子或者哑巴呀!可是如今,却怎么也查不出个确切的缘由来......”说到这里,她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与无奈,泪水顺着脸颊滑落而下。
李涵琛用手抚她的背,安慰道:“算了,也别逼怀远了,怀瑜小的时候虽然正常学说话,但他长大了看书太专注,不太理人,不是也经常有人喊他聋子吗?既然怀远耳朵没问题,说话也是迟早的事,不用急,给他点时间,想说的时候自然会开口了。”
久而久之何淑仪夫妇便也不了了之顺其自然了。
大家自顾不暇,没有过多的爱心和耐心倾斜到木头般的怀远身上,但面上也不显露出来,只是对长子李怀瑜和二女儿李怀真更关注些,当然表面上父母的爱都是公平的。
曾经有人安慰何淑仪,说是聪慧孩子都是“贵人语迟”,圣人王阳明就是五岁还不会说话,一开口直接能背诵诗词;但更多人则开玩笑的给怀远起了个外号:‘哑子’,这个哑子的称呼一直被人喊到了老。
李怀真对这个弟弟也总不客气,总是哑子哑子的喊着,李怀远便一声不响的一掌打过去,两人相差了两岁左右,姐姐娇气,弟弟霸蛮,竟然打架旗鼓相当谁也不服谁。
据说李怀远一直到了五岁才开口说了第一句话。
那天,他趴在桌子上,用手支撑着脑袋目不转睛地看着哥哥练习毛笔字。看着柔韧的毛笔饱蘸着墨汁在哥哥手中,笔走龙蛇、流转自如。
李怀远钦佩不已,突然指着哥哥李怀瑜写好的一副毛笔字‘宁静致远’中的‘远’字,说:“远,这个是远,李怀远的远。”
这一下把大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