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这位民兵队长也是想到。
赵建军家里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他现在变得成熟了,也是挺正常的。
此时的赵建军也是上前打招呼。
“好久不见了,王哥。”
赵建军也是和他们打着招呼,虽然他们这个村子叫做赵家村,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姓赵,反而姓赵的人在赵家村并不是特别多,只占了1\/10左右。
之所以这边叫赵家村,是因为沿用了古代的名字,从明朝的时候,这边的地理位置一直都是叫赵家村。
当时这边的地方有一个赵姓的大户,这边很多的土地都是对方的,所以这边久而久之就叫赵家村,然后一直沿用了下来。
打完招呼之后,赵建军迈着轻快的步伐缓缓地走进了村庄。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了眼前那条蜿蜒曲折、熟悉无比的乡村小路上。这条小路承载着他童年无数美好的回忆,每一块石板似乎都在诉说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走着走着,赵建军来到了村口。那里矗立着一座略显破旧但依然庄重的石牌楼。这座石牌楼仿佛是一个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村子的兴衰变迁和岁月的流转。
它身上布满了斑驳的痕迹,每一道刻痕都像是岁月留下的印记,透露出浓厚的历史气息。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座石牌楼竟是从明朝时期传承至今。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它依旧屹立不倒。
牌楼上依稀可见“赵家村”三个大字,但与如今通用的简体字有所不同,这些字是繁体书写而成的。
尽管现代社会的教育体系以教授简体字为主,大多数人并没有系统学习过繁体字,但凭借着对汉字结构的了解以及上下文语境的辅助,即便未曾专门学习,人们也能够大致辨认出这些繁体字所表达的意思。
赵建军的老家在村靠近东边的位置,一个坡度比较高的地方。
所以他进了村口之后,径直向东走,沿路上也是碰到了好几个老人。
这些老人们虽然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大中用了,但是还是能一眼认出来,赵建军回来了。
“建军啊,回来拜年啦...”
这些老人们看着拿着蛇皮袋,走过来的赵建军,那都是乐呵呵的和他打招呼。
毕竟赵建之前一家可是他们村里面少有的有城市工人家庭。
这些老人们当然是清楚的。在这样的小村子里,一个工人的家庭,那可是让人人人羡慕的事情。
赵建军也是欣然的和这些老人们打着招呼。
村里的一些年轻人看到了赵建军回来之后,也是热情的寒暄着。
虽然赵建军家里出了这样的事情,但是现在已经接班之后,现在是一名光荣的工人了。
所以大家对于赵建军他们也是相当的羡慕,因为他有机会可以在城市里面生活,在工厂里面上班。
不像是他们在乡下一年到头都是挣着工分,一年到头的根本就挣不到什么钱。
就像是秦淮茹的表妹秦京茹,他为了一张车票来到城里,可是攒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才可以买到一张票。
这足以说明,农村里的生活确实和城市相当的不同,光是物质条件上就是差多了。
城市里面最起码还有各种各样的票据,一些新鲜的东西还是可以买到的,农村里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的生活。
想要买一些东西,还得去城镇里面买。
所以有些人对于城市里的生活,那些人也是非常的向往的。
和他们打完招呼后。
赵建军迈着轻快的步伐,终于来到了那间无比熟悉的屋子前。这里,承载着他无数美好的回忆,因为这是他亲爱的爷爷奶奶的家。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座规模并不是很大的砖房。这座房子看上去有些年头了,岁月的痕迹清晰地印刻在了它的每一块砖瓦之上。墙壁略显斑驳,原本鲜艳的红砖如今已被风雨侵蚀得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但却依然透露出一种质朴而温暖的气息。
屋顶上覆盖着一层青灰色的瓦片,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部分瓦片已经出现了裂痕和破损。然而,即便如此,这座小小的砖房依旧稳稳地矗立在那里,宛如一位忠实的守护者,默默地守护着屋内的温馨与安宁。
想来大概是由于昨晚乃是新年之夜吧,赵建军的爷爷奶奶兴许是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氛围之中,迟迟未能入眠,故而直到此刻都还未起身呢。再说这赵建军啊,他可是起了个大清早便匆匆忙忙地出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