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厅的气氛依旧扑朔迷离,仿佛一场无法预见结局的博弈正在悄然进行。
程国栋和杨琮越的言辞虽未直接攻击魏王殿下的改革,但其潜藏的态度,已经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感受到一种隐形的对立。
李景淮的心中,涌动着越来越深的焦虑。
他明白,自己作为魏王殿下的亲信,肩负着推进改革的责任。
而眼前这两位儒者的立场,显然并不支持魏王殿下的快刀斩乱麻,他们的言辞虽温和,却已深刻表达了对改革过急的警惕。
程国栋更是在暗示,改革的推进如果过于急功近利,将破坏士族与国家的根基。
而杨琮越更是毫不掩饰自己对削弱士族力量的忧虑。
两人看似在同一个阵营,他们的默契显然让李景淮感到无比压迫。
李景淮放下酒杯,目光紧盯着程国栋和杨琮越,脑海中迅速思索着接下来的应对策略。
魏王殿下的改革,虽然迅猛推进,却面临着无数的挑战,士族的反抗、保守派的钳制、甚至许多官员的动摇,已成为改革路上的障碍。而眼前这两位曾经深受士族推崇的人物,显然站在了改革的对立面。
“程大人、杨老,”李景淮的声音终于打破了短暂的沉默,语气变得稍显沉重,“我明白二位的担忧。大明如今的局势,复杂而严峻,改革的步伐的确需要谨慎,但如若过于犹豫不决,恐怕错失最佳时机。”
程国栋微微一笑,目光冷静如常,回应道:
“李大人,时机的把握的确重要,但改革的效果同样关键。若改革不顾根本,最终恐怕会伤及大明的根基,导致国家陷入更深的困境。”
杨琮越点了点头,眼神平静,却透露出一股不容忽视的坚定:
“改革,应以长远之计为主。若仅图眼前之功,国家的未来如何保障?”
李景淮皱了皱眉,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两位儒者的立场如此鲜明,且与他所在的魏王殿下的改革派明显对立,这令他不禁心生忧虑。
改革需要推进,但面对士族、保守派和如今越来越复杂的形势,如何推进才不至于引发不可预见的后果?
他知道,魏王殿下并未意识到改革中的这些深层次矛盾,而一旦爆发,恐怕不仅是改革的失败,更会影响魏王殿下的权力基础。
“程大人、杨老,贵国的改革,不能仅以士族为唯一考量。
魏王殿下所推行的改革,意在遏制官场的腐败,振兴朝政。”
李景淮尝试让自己的语气更为平稳,但那股暗藏的焦虑已然无形流露。
程国栋微微一笑:“李大人,腐败固然是大明当下的顽疾,但若一味削弱士族的力量,恐怕会伤及整个国家的稳定。
士族不仅是政治的支柱,更是文化与社会的中坚。若过度压制,最终恐怕难以确保社会的平稳过渡。”
杨琮越的目光也变得犀利:“改革必须稳妥推进,而不是一味忽视根本。士族在国家的历史发展中,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急功近利的改革,必定破坏社会的稳定,进而危及国家。”
李景淮心头一阵刺痛,他隐约意识到,自己已经越来越难以说服这两位儒者,特别是杨琮越。
他深知,杨琮越代表的,不仅是士族的利益,更是一种深厚的文化根基。一旦他公开表态反对魏王殿下的改革,势必会引发更大的波动,甚至可能对改革的推进造成致命打击。
“或许,二位的意见是有道理的。”李景淮终于轻叹一声,“但若不快速推进改革,国家将面临更大的危机。士族的力量,不能成为改革的桎梏,国家要发展,必须敢于打破一些固有的藩篱。”
程国栋听着李景淮的话语,心中一动,察觉到魏王殿下的改革在某些方面,已经开始脱离现实的制衡,过于依赖权力的集中而忽略了社会的根基。
若再继续加速改革的步伐,势必会激起士族与民众的强烈反感,甚至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社会动荡。
“李大人所言虽有道理,但改革的核心,始终应当是国家的长治久安。”
程国栋不急不躁,语气中带着一丝冷静的深思,“急功近利,恐怕难以实现真正的振兴。
更何况,改革的过程应当尊重社会的历史与文化基础,过度的破坏,恐怕得不偿失。”
李景淮深吸一口气,尽管表面依旧保持冷静,心中却开始感到越来越沉重。
显然,自己与魏王殿下所代表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