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军的讨论告一段落。大家集中精力,对陆军的编制加以改造和完善。
按照徐州现有的地盘,一面靠海,可以忽略不计。三面临敌。故宜把陆军分为三个集团军。把以前的各营打散,分入各集团军中,维持各方军力平衡。防止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另外组建朝廷的近卫军,征北将军府的亲卫军也需重新整编。
大家又按照个人资历,威望,功绩,武功,谋略,忠诚度,领导力等多个维度推荐三个集团军主帅人选。
最终有三位候选人脱颖而出。首先是步骘,毫无争议地以最高票占据了一个位置。第二个是赵云,凭借徐冀之战及幽冀之战的赫赫之功,及自身强横的武力及稳重的性格,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第三人的入选颇有些争议。那就是雁门人张辽,张文远。力挺张辽的步骘坦言张辽乃天生的统帅。出色的大局观及敏锐的战场洞察力加上勇猛的作战风格及在并州铁骑中打遍天下强军的丰富作战经验,让张辽在评选中获得了不少加分项,唯一可虑的就是在徐州军中资历稍有欠缺。最后还是陶响动用了两个投票权力挺,才把张辽的名额确定下来。
主将既定,副将和手下将领人选也不可或缺。
最后,经大家反复权衡兵种搭配及个人能力等各种因素,拟定了各集团军的将领配置。
首先是张辽的南方集团军配置:副将张合,将军有高览,李乾,管亥,廖化等。
东北集团军赵云的副将严纲。将军有魏延,牵招,公孙续,郝昭等。
西北集团军步骘的副将为太史慈。将军有:张绣,藏霸,孙观,和硕,张雄等。其中张雄由原草莽营转调至野战军团的。累立奇功的张雄向陶响请求,愿调入野战军团,在正面战场上杀敌立功。陶响欣然应允。
各集团军的总人数定为人。其中,步卒人,骑兵人。辎重营人。
西北集团军的驻地主要在兖,冀二州。东北集团军的驻地主要在并幽二州。南方集团军的驻地主要在徐,徐二州。
另外,还有三个独立营。
高顺的陷阵营5000人,张胜的力士营5000人,张燕的山地营人,手下的将领有徐晃,昌稀,于毒,白饶,杨凤等。
另外,原徐州军因伤致残的,年龄较大的退出各大集团军后,由董昭统一安排,或进入民兵组织当教官,或进入新成立的各城治安军,维护当地治安。
所有耕种的农民青壮,必须参民兵组织。民兵须一月操练五日。成绩突出者有优先招入各集团军的资格。
徐州众文武和献帝刘协多次协商,已基本确定了新汉政权的都城定在邺城。不得不说,刘协确有一定的帝王之威,居然招降了西凉猛将庞德,庞令明及冀州智将朱然。
众人建议,以庞德为主将,朱然为副将,建立一支直属于朝廷的军队,人员定为人,和陶响的亲卫营人数大致相当。
第三个议题,定都邺城,已是徐州上下的共识了。只是徐州书院的选址,大家争论了好一会儿。赞同选址邺城和徐州两处的人员各半,最后还是陶响一锤定音,书院应该有包容和开放的格局,更应该以专注学问为出发点,所以该远离政治。当然军事学院除外。故书院的选址就定在徐州彭城。
院长的人选倒是没有太多的争议。蔡邕,蔡大家成为了院长的不二人选。大儒郑玄,管宁,程秉,孔融等俱为教习。陶响又以学以致用为由,当增强构造,术算,医学等科目,教习可随时增聘,包括陶响,陈登,华陀等人俱可临时聘为教习。学生来源由徐州世家大户,徐州军政人员子弟,平民百姓子弟各占三分之一。食宿皆由政府负责。读满五年毕业后,成绩优秀者优先录取为徐州各级官员。
同时,在彭城葫芦谷内,建立一所军事学院。陶响亲自命名为“徐州军校”。以培养军事人才为目的。学生来源以徐州军子弟为主。世家大族,平民百姓中的有志少年,身家清白者也可入读。陶响亲自担任校长。田丰为副校长。常务副校长为陈登。各级将领择优为教习。当然,征北将军府所有幕僚也俱为教习。教习兼职,全职皆有。学生食宿费用俱免,且每年夏,冬的服装由政府统一订购。学制暂定为三年。
在徐州书院,徐州军校成立到学生成才的三到五年之内,在郡一级城市设立招贤馆。招揽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和饱学之士。招贤令由崔琰起草,陶响确认后下发各州各郡。
征北将军府的幕僚会议,历时十五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光解决了徐州急待解决的三个议题,而且,作为一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