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大虞王朝,平南王于不经意间发现,自家的平南王世子竟与当朝太子生得宛如双生,面容毫无二致。
此等意外发现,仿若巨石投入他那早已暗潮汹涌的心湖。
刹那间,其心中如烈焰般炽热的谋反之意仿若被兜头一盆冰水浇灭。
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更为隐秘幽深、阴狠毒辣的篡位毒计——令其子悄然取代太子之尊位。
遥想往昔岁月,平南王才能卓绝、智计非凡,本以为太子之位定当手到擒来。
奈何命运弄人,仅因非为嫡长子,便只能于太子之位的惨烈角逐中铩羽而归。
满心的愤懑与不甘犹如尖锐利刺,深深刺入心底,自此在心田种下了谋反的祸根。
待其被封至南方偏远之地就藩后,远离了那权力核心的倾轧与纷争。
这颗谋反的种子却在暗中悄然萌芽,于岁月的滋养下,逐渐长成了参天巨树,繁茂的枝叶几乎遮蔽了他心中的理智与敬畏。
直到先皇驾崩这一重大历史节点,平南王遵奉旨意返回京城吊丧。
当他首度亲见当朝太子尊容之际,整个人仿若被施了定身咒般呆立当场,心中五味杂陈,翻江倒海。
一时间,他竟暗自揣测,莫非自己与皇后曾于往昔有过一段不可告人的隐秘情事,方致使两位子嗣容貌仿若复刻。
然经过一番极为隐秘且细致入微的暗中探查与严谨验证,他终是无奈地接受了这残酷现实——此真乃命运无端捉弄的离奇巧合罢了。
平南王于心底暗自思忖,自己谋逆之举,绝非贪图那至高无上的荣华与权势,仅仅是为出那口淤积多年的恶气,向世人昭示自己的超卓才能远胜当年的太子。
如今既得此天赐良机,儿子与太子容貌相同,又何必兴师动众、明目张胆地举兵造反?
要知道,皇帝身侧仿若铜墙铁壁,耳目众多,稍有差池,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境,落得个满盘皆输的凄惨下场。
倒不如巧妙施展那暗度陈仓之计,令儿子悉心研习太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待时机成熟完备,再精心谋划一场天衣无缝、滴水不漏的“狸猫换太子”的惊天奇谋。
自此,这一充满阴谋算计的惊世计划,便在重重迷雾与阴霾的笼罩之下,悄然无声地缓缓铺展,一施行便是漫长而煎熬的十载春秋。
其间,平南王以其敏锐如鹰隼的洞察力察觉,国内各路藩王皆对那皇位宝座垂涎三尺,虎视眈眈,心怀不轨。
他心思电转,旋即决定暂且按兵不动,于明面上与那些野心勃勃却又头脑简单、愚不可及的藩王们打头阵。
佯装出一副毫无野心、忠心耿耿的纯臣模样。
实则在那不为外人所知的暗处,精心构筑布局,犹如一只蛰伏于黑暗深渊、蓄势待发的猎豹,耐心静候着最佳时机的悄然降临。
他妄图趁局势混乱之际,暗中差遣死士刺杀皇帝,而后再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太子秘密铲除,如此一来,自家儿子便能以太子的正统身份顺理成章地继承大统,届时,这万里锦绣江山便尽皆落入他的掌控之中,任其肆意主宰。
他在南方的封地之上,一面倾尽全力训练儿子,使其举手投足、言谈举止皆与太子一般无二。
一面密切留意京城的每一丝风吹草动,每一点细微变化,仿若一位隐匿于暗夜阴影中的绝世刺客,时刻准备如离弦之箭般迅猛扑向猎物。
一场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皇位争夺战,就这样在无形无影的硝烟战火之中,缓缓地拉开了那沉重而血腥的帷幕。
在这阴谋密布、算计重重的十年间,平南王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持续推进着他那惊世骇俗的篡位计划。
而在朝廷内部,宦官魏忠贤因对年轻却权势凌驾于己之上的汪直心怀强烈不满,早已是满腔怨愤,犹如一座即将喷发的活火山。
平南王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微妙敏感的局势,他悄然无声地与魏忠贤暗中往来勾结。
许下那足以令魏忠贤为之疯狂的重诺:若自己的世子能够成功登基为帝,便会动用无上皇权果断除掉汪直,届时将那令人垂涎三尺的西厂统领大权全权交予魏忠贤。
魏忠贤被这巨大的利益诱惑深深打动,仿若飞蛾扑火般毅然加入了平南王的阵营,
自此开始利用自己在宫中的盘根错节之势力,为平南王收集机密情报、暗中制造混乱与麻烦,宛如一条隐藏于暗处的毒蛇。
只等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