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口水,叫刘琰不用乱琢磨,没其他因素就是由于利益。
杨众一心要做弘农领袖,而且他那一脉的利益超出了弘农郡范围,例如,就是否配合司马防结交刘珪这件事,杨彪和杨众两兄弟分歧很大,这点大家心知肚明。
不过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各个家族都是相互利用,没有忠诚可言。杨众与司马防合作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取代杨彪成为天下士族领袖,先别管目标实际与否,这就是杨众的终极执念和选择。
一方面帮助司马防排挤杨彪的影响力;一方面又不能允许司马防太过做大,毕竟杨众还得为以后自己成为士族领袖考虑,不能倒下一个大佬再起一个别人作大佬。
所以说,杨众之所以推荐杨修,也是想赵温与杨彪走得近,从而干扰司马防,打乱赵家与司马家合作的外部环境。
其实赵温内心更倾向于同杨氏合作,不为别的,就因为司马防太阴毒,但表面上却要与司马防走得更近,如此操作大家心照不宣各取所需。
“那你俩还吵架?”刘琰想起不久前,在君道阁司马防那明显敌意的态度。
赵彦面色凝重插嘴解释:“你回想一下,他实际是在说不同意颍川,谯沛和士族之间三家合作,这是提醒也是威胁。”
刘琰想起来另一件事:“当时,他说咱爹还有的选。”
“所以要阻止唐翔去弘农。”赵彦抚摸刘琰脸颊尽显亲昵。
虽说窗户纸都撕碎了,然而赵温一时还不能适应,尴尬咳嗽一声:“真相还没这么简单。”
颍川以荀氏为首,包括唐氏,钟氏,陈氏等大小豪族。乱世中这些豪族普遍两头下注,颍川荀彧在曹操一边,荀谌在袁绍一方;郭图是袁绍谋主,郭嘉却是曹操司空幕府祭酒;辛氏兄弟在河北任冀州高位,家族却在颍川没动窝儿,侄子同刘琰一样都是外台谒者。
说到荀氏赵温语气满是不屑,家族里一个个都是伪君子,他们家不能说是两头下注,而是遍地开花。皇帝这一方也有荀氏名人,荀悦一向以汉室忠臣自居,荀祈与孔融走得极近,要知道,孔融可是正八经公开的保皇派。
当初五侯之一的唐衡想把女儿嫁给汝南名士傅公明,傅家嫌弃唐衡名声太臭直接拒绝,荀彧和其父荀绲贪图权势,主动提亲迎娶宦官女儿,这件事当时就受到诟病讥讽。
因此荀彧名声非常不好,他早年投奔过袁绍,奈何世人眼睛里揉不得宦官姻亲这种沙子,袁绍再怎么赏识荀彧,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河北不受待见,荀彧这才投奔了同样是宦官后人的曹操。
除了曹操也没人敢用荀彧,俩人都是名声极臭的人,只能选择抱团取暖一条出路,荀彧确实有真才实学,但是,道德水平就不敢称道了。
说起荀氏家族中谁最无耻非荀彧莫属,俗话讲越缺什么就越是炫耀什么,想摆脱宦官之后的污名,唯一途径就是获得忠臣的好名望。
平日里道貌岸然,暗底下小动作不断,首鼠两端既帮着权臣曹操打击杨彪,又表现得忠于大汉皇帝,三番两次纵容孔融上蹿下跳维护皇权,说到底,名望是重要的社会资源,荀彧这么做还是要博取个人的最大利益。
与荀彧和曹操深度捆绑不同,相比之下,荀悦还有些像是正人君子,与杨彪孔融一样他也是保皇派,作为孔融的靠山之一,荀家族人聚集在其左右的就有荀棐和荀祈。
“他家这是又当有立。”刘琰暗自嘟囔。
当立是小民百姓揶揄人的话,赵氏父子不明白民间糙话,好在不关键,关键的是看不下去当面放肆,赵温从儿子怀里抢过刘琰抱紧:“荀祈是济阴太守,荀棐是射声校尉。”
“虎贲什么战力你知道,当初吉黄去做武库丞就是想有所准备,可惜被搅黄了。”赵彦说着还要抢回刘琰,被赵温一瞪眼吓的缩了回去。
“为父必须要表明态度,我是忠臣看不得权臣做大。”
赵温刚说完,赵彦抢着接口:“平衡对陛下有利,对荀悦有利。”
“对袁绍有利。”刘琰一句总结,赵温轻笑点头:“对咱家最有利。”
赵温有两种选择,一是彻底促使三方合作,此后甘愿作为润滑剂,这条路结果必定是权利逐渐被削弱,慢慢退居幕后留个善终。
第二条路就是尽力周旋于各个派系之间,利用相互牵扯掣肘保障手中权利,这样做虽然危险程度大,但当下正处乱世,谁也不能预料今后什么样子。
如果形势有变,自身再具备一定实力,不用太强大只需要能改变某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