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
陆少峰直言,如果朝廷方面不许给李冒节度使的职位,陆记将会放弃第二道防线,让周军先占了潭州,再择机在潭州至衡州之间寻机歼灭南下周军。
这是陆少峰昨天才想到的方案,跟李子强沟通后觉得可行,所以现在直接提了出来。当然,李冒得了节度使的职位后,得给陆记相应的好处。
接着,陆少峰提出第二个要求或者是想法,永陵刺史一职应由杜长史接任,唐子恒任永明刺史。这是给地方派的好处,也对陆记大有益处。
在原本的历史中,此战后大周尽占楚南各州府,现在能给李唐保下这大片的区域,价码自然要高一些。杜、唐二人听了,内心欢喜不已,这就是排排坐分、果果的游戏,哪有推了的道理。
至于李迎能不能得到厢指挥使的军职,将由李子强跟他谋划。总之费了这么大的力气,永陵府的势力将要主导南楚的军政。
“少峰,有确切的把握吗?”李冒这时发声了,他得到的利益最多,同时也是要出大力,所以这话问得很直接。
“昨日一战,本可歼敌上万,但老二考虑到山谷之间作战,我方兵力单薄,击溃不难,追击却不易。加上今日这些盘算,才有意先放周军一马,退后四十里后做最后一击。”
李子强估计敌军最快也要五日后才能整顿好军队,若是还等援军,可能又会拖上几天,这第二次开战,最快也得到十天以后。古时作战,不是来了就开打,要安营扎寨,要准备粮草等一系列繁琐的事情,时间拉得比较长。李冒有活动的时间,但得抓紧。
“多谢少峰的提点,我这就抓紧时间。刚才提到兵力单薄一事,确是实情。永陵全境虽广,人口却不过二十余万,兵源是个大问题,不知少峰有何长久考量。”
李冒听出了陆少峰对人口的渴望,若这次陆记卫士能出动五千以上,局面会是另外一番景象。李冒现在一是要向陆记示好还人情,二要谋节度使一职,就得从楚南的全盘去考虑。他一个文人,不可能掌有重兵,那就只能借势。
李迎是一个选择,之前也有初步的意向,可现在的李冒便希望借助陆记的力度。从某一个角度来说,陆记受朝廷其它势力的影响较少,左右逢源的渠道都没有,比跟李迎的合作来得方便。唯一要顾虑的是这陆记实力太强,不好把控。
也正是陆记实力强,才能有把握自己成事。李冒短暂地权衡利弊后,说道:“少峰,我有一个想法。现如今北面战事过后,势必会产生大批失家舍业的流民。为地方稳定计,官府也应早做谋划,本官将会奏请朝廷,请陆记协助迁移流民到永陵永明二府,不知少峰可否愿意相助?”
陆记之所以要延后介入战事,除了军事、政治方面的考虑外,另一个图谋就是潭州以北人口稠密地区的人口。李冒不主动送人情,接下来陆记也会私下里行人口迁移的事情,若官方出面,是再好不过的事。
“都是父老乡亲,陆记自然愿意。大人为数万百姓计,少峰当得尽力而为。”
“好,少峰,我们就这样谈定。”
双方做好了交易,李冒也不再耽搁时间,先一步离去。
“少峰兄,大手笔啊。”
李冒走后,唐子恒由衷地夸了一句陆少峰。陆记最终的谋划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的,本以为陆记就是为了商路通畅和安心发展,未曾想最终着眼在流民身上。
自己还是不如李冒看得透、看得远啊,唐子恒心下开始检讨自己。再有,陆记私兵若发展到五千人以上,这楚南各府捆在一起都不是对手,陆记其志不少。
到这一刻,唐子恒也顿悟了,好在这是好事,唐家一直在与陆记紧密合作,也在随陆记水涨船高。
“子恒,我等自今日起,也要为迁移流民尽力,少峰有此义举,我等本乡本土士绅岂能甘于人后。少峰,永陵府也会全力配合。”
杜长史抢着表态,头份人情被李冒抢去了,自己不能再落在唐子恒的后面,否则搞不准永陵刺史一职,会被唐子恒抢去。
“少峰谢过二位大人了,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永陵永明有二位大人做主,实是数十万百姓之福。”
陆少峰郑重一礼,其中确有几分真心。这是自己的故乡啊,现在的百姓都是自己的先祖辈。杜、唐二人虽为私利,但间接受益的还是治下的百姓。且这两人也并非压榨地方之辈,内心还遵循了读书人本分。这也是陆记愿意将他们推到前台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