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城被黑暗笼罩。皇宫内,皇帝赵?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心中思索着应对蒙古的策略。
而贾似道却在府中饮酒作乐,似乎并不将蒙古的威胁放在心上。
在这看似平静的夜晚,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即将席卷整个南宋王朝。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临安城的大街小巷,却无法驱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
文天祥早早起身,决定再去拜访几位志同道合的大臣,商讨抗蒙之策。他深知,时间紧迫,必须尽快凝聚起一股强大的力量,才能在蒙古大军来袭之前有所准备。
在去往大臣刘黻(读fu)府上的途中,文天祥看到街边的百姓们行色匆匆,许多店铺都关着门,一片萧条景象。他心中不禁一阵酸楚,更加坚定了抗蒙的决心。
来到刘黻府前,文天祥递上名帖,很快便被请了进去。
刘黻迎上前,满脸忧虑地说道:“文山兄,昨日朝堂之事,我深感忧虑。贾似道那厮蒙蔽圣听,如此下去,大宋危矣。”
文天祥点头道:“正是如此。我等不能坐视不管,今日前来,便是想与兄台商议,如何能让陛下看清局势,真正重视起蒙古的威胁。”
两人正说着,管家进来通报,说陆秀夫和张世杰也来了。文天祥心中一喜,看来众人皆是心系国家安危。
陆秀夫和张世杰走进客厅,彼此行礼后,张世杰急切地说道:“文大人,刘大人,我得到消息,蒙古军队已在边境集结,蠢蠢欲动。我虽有心抗敌,但兵力有限,且军需不足,这可如何是好?”
文天祥沉思片刻,说道:“张将军莫急。我等先联名上书陛下,陈明利害,请求陛下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招募新兵和筹备军需。同时,我等可在民间发起募捐,号召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刘黻赞同道:“此计甚好。只是贾似道必定会从中作梗,我们还需想个办法应对。”
陆秀夫说道:“我等可直接面见陛下,绕过贾似道。另外,我们也需联络更多的忠义之士,壮大我们的力量,让陛下知道,抗蒙乃是众望所归。”
四人商议许久,拟定了一份详细的上书内容和行动计划。
随后,他们决定分头行动,文天祥负责联络朝中的一些清流大臣,陆秀夫去筹备民间募捐之事,张世杰则回军营加紧训练士兵,刘黻在朝中留意贾似道的动向。
文天祥离开刘黻府后,又去拜访了几位大臣,得到了他们的支持。然而,当他回到家中时,却发现家中气氛异常。
原来,贾似道已派人前来警告文天祥,若他再继续与自己作对,将会有严重的后果。文天祥的家人都为他担心,劝他放弃。
文天祥看着家人,坚定地说道:“我身为大宋臣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如今国难当头,我怎能退缩?若因惧怕贾似道的威胁而放弃,我还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面对天下百姓?”
家人见他心意已决,虽仍担忧,但也不再劝阻。
与此同时,陆秀夫在城中张贴告示,号召百姓为抗蒙贡献力量。百姓们纷纷响应,有的捐出家中的钱财,有的送来粮食和衣物,还有一些年轻人自愿报名参军。
一位老者颤巍巍地来到募捐点,将自己积攒多年的一点积蓄放入募捐箱中,说道:“这是我全部的家当,希望能为保卫大宋出一份力。”
陆秀夫感动地说道:“老人家,您的心意我们收下了。大宋有您这样的百姓,定能度过难关。”
在军营中,张世杰亲自训练士兵,他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士兵们也深知此次面临的是生死之战,个个刻苦训练,士气逐渐高昂。
“将士们,蒙古人想要侵占我们的家园,奴役我们的亲人。我们能答应吗?”张世杰大声问道。
“不能!”士兵们齐声高呼。
“好!那我们就要用手中的武器,保卫我们的大宋,让蒙古人知道,我们不是好惹的!”
然而,贾似道得知陆秀夫在民间募捐和文天祥等人的行动后,十分恼怒。他在朝堂上污蔑文天祥等人煽动百姓,意图谋反。
皇帝赵?听闻后,心中疑惑,召文天祥等人进宫质问。
文天祥坦然面对皇帝,说道:“陛下,臣等所为,皆是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蒙古大军压境,我等若不早做准备,一旦战争爆发,后果不堪设想。民间百姓深明大义,自愿为抗蒙贡献力量,臣等只是顺应民意,绝无谋反之心。”
陆秀夫也说道:“陛下,如今国势危急,臣等心急如焚。贾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