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的战火越燃越烈,那惨烈的战报如同一波波汹涌的恶浪,无情地冲击着南宋朝廷所在的临安城。
原本繁华热闹、歌舞升平的临安,此刻被一片愁云惨雾所笼罩,大街小巷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恐慌气息。
皇宫之内,气氛凝重得仿若实质,每一寸空气都似乎承载着无尽的忧虑与不安。
太皇太后谢氏端坐在帘后,她面容憔悴,眼神中满是疲惫与惊恐。皇帝赵显则坐在龙椅上,身体微微颤抖,双手紧紧地抓着扶手,指节泛白。
朝堂之上,众大臣们低垂着头,个个噤若寒蝉,整个大殿寂静得只能听到众人急促的呼吸声。
终于,太皇太后谢氏打破了这令人毛骨悚然的沉默,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诸位爱卿,襄阳战事吃紧,如今蒙古大军兵锋正盛,已对我大宋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事已至此,众卿家可有良策?”
话语落下,大殿内依然是死一般的寂静。
许久之后,主和派的代表、礼部尚书留梦炎缓缓出列,他微微弯着腰,脸上堆满了谄媚与惶恐:
“太皇太后,陛下,臣以为,蒙古军来势汹汹,其兵力之强,我军实难与之抗衡。为今之计,唯有与蒙古求和,许以割地赔款,或许方能平息其怒火,保我大宋一时之安宁。”
此语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了一阵轻微的议论声。一些大臣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留梦炎的观点。
“留大人所言甚是。如今襄阳城危在旦夕,一旦城破,蒙古大军必将长驱直入,直逼临安。若此时求和,或可避免生灵涂炭啊。”
“是啊,我大宋多年来与蒙古交战,屡战屡败,如今已到了生死存亡之关头,切不可再意气用事。”
然而,陆秀夫闻听此言,不禁怒目圆睁,他挺身而出,义正言辞地说道:
“留大人,你这是卖国求荣之举!割地赔款,只会让蒙古人得寸进尺,我大宋的江山岂容如此轻易地拱手相让?”
张世杰也抱拳上前,大声道:“陛下,太皇太后,臣等愿率将士们拼死抵抗。我大宋军民众多,只要上下一心,定能与蒙古人决一死战。虽死犹荣,好过屈膝求和,沦为亡国之奴!”
主战派的大臣们纷纷响应,一时间,朝堂上形成了两派对立的局面,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陆大人,你莫要空口白话。如今蒙古铁骑横扫天下,我大宋军队岂是其对手?若一味抵抗,只会让更多的百姓死于战火之中。”留梦炎涨红了脸,反驳道。
“留大人,你身为大宋臣子,却如此怯懦,实乃耻辱!我等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为保卫大宋江山,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陆秀夫毫不退缩,言辞愈发激烈。
皇帝赵显看着朝堂上争吵得面红耳赤的大臣们,心中愈发慌乱。他既害怕蒙古大军的强大,又不忍割地赔款,辱没祖宗。一时间,竟不知所措,只能无助地望着太皇太后谢氏。
太皇太后谢氏眉头紧锁,内心陷入了极度的纠结之中。她深知求和乃是下策,但又担心若继续抵抗,会导致南宋彻底灭亡。
犹豫再三,她缓缓说道:“此事关系重大,容本宫与陛下再仔细商议。众卿家先退下吧。”
大臣们纷纷行礼,退出朝堂。但这场争论并未就此平息,反而在朝堂内外引发了更为激烈的讨论。
临安城中的百姓们听闻朝廷有意求和,顿时群情激愤。大街小巷里,人们纷纷聚集在一起,议论纷纷。
“朝廷怎能如此软弱?难道要我们都成为蒙古人的奴隶吗?”一位老者愤怒地捶打着拐杖。
“我们要抵抗!宁死不屈!”一群年轻人挥舞着拳头,高呼着口号。
而在一些富贵人家的府邸中,主和派与主战派的支持者们也在激烈地辩论着。
“你们这些主战派,不过是为了一己之名,不顾全城百姓的死活。求和才是明智之举。”一位富商对着主战派的友人说道。
“你这贪生怕死之徒!若人人都像你这般,大宋早就亡了!”友人愤怒地反驳道。
随着争论的不断升级,临安城的局势愈发混乱。物价飞涨,粮食短缺,许多百姓开始纷纷逃离临安,寻找安全的避难之所。城中的治安也逐渐恶化,盗贼横行,人心惶惶。
与此同时,蒙古军队在伯颜的率领下,继续对襄阳城展开猛烈的进攻。襄阳城的军民们在吕文焕的指挥下,拼死抵抗,但由于长期被围困,城中的物资越来越匮乏,伤亡也越来越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