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侧,脑海中全是林恩的影子。她会梦到林恩那有些憨厚可爱的模样,尤其是他们初次相遇时的场景。那时,她因为恐惧而瑟瑟发抖,差点再次摔倒,是林恩眼疾手快,一把将她紧紧拉住。慌乱之中,她扑进了林恩那温暖而坚实的怀里。每当回忆起这个瞬间,艾丽的脸上就会泛起红晕,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一抹甜甜的微笑,整个人也变得有些恍惚,做什么事情都无法集中精力。
这份感情驱使着艾丽频繁地出入军营和工地。在军营里,她主动帮忙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士兵们都对这个勤劳善良的姑娘心生好感。她会细心地为士兵们缝补破旧的军装,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每一针每一线,都缝进了她对林恩的深情和对士兵们的感激。在工地上,她也毫不退缩,和男人们一起搬运重物、搅拌泥浆,尽管双手磨出了水泡,汗水湿透了衣衫,但她从不喊累。她的眼神中总是透着一股坚定和执着,仿佛只要能为这片土地的重建出一份力,能让林恩看到自己的努力,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艾丽自己也不明白,为何会如此在意林恩,为何会为了他而甘愿付出一切。这种从未有过的情感让她既感到甜蜜,又有些迷茫和不知所措。但她知道,只要能看到林恩的笑容,能和他在一起,哪怕只是默默地付出,她的内心也充满了幸福和满足。而这份纯真的感情,也在这战火初歇、百废待兴的土地上,悄然绽放出一抹别样的温柔与美好,为那些饱经沧桑的人们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希望,仿佛预示着这片土地即将迎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的重建,更是心灵的治愈和情感的复苏。
第二十章:爱的成长与汉语学习之旅
自上次集市分别后,艾丽越发觉得与林恩的交流困难重重,犹如隔着一层厚厚的迷雾,让她难以触及林恩的内心。每当两人碰面,只能通过简单的手势和表情来传达心意,可这远远不够,艾丽渴望能真正与林恩畅所欲言,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
于是,艾丽下定决心要学习汉语。她四处打听,访遍了小镇的每一个角落,终于找到了一位愿意教她汉语的老师。这位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眼神中透着智慧的光芒。艾丽满怀感激地拜他为师,从此踏上了艰苦的汉语学习之路。
每天清晨,天还未亮,艾丽就匆匆赶到老师家,全神贯注地学习汉语的拼音、字词和语法。她的手中总是紧紧握着一支笔和一本破旧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她所学的知识。她一遍又一遍地跟读、书写,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老师请教,那股认真劲儿让人动容。
然而,学习汉语的同时,艾丽还要努力维持生计。她的生活依旧拮据,为了节省开支,她常常食不果腹。每当饥饿难耐之时,她的脑海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林恩的身影和那温暖的军营。
有一次,艾丽实在饿得受不了了,便不由自主地跑到了军营。她站在军营门口,眼神中带着一丝紧张与期待,嘴里轻轻地喊着:“林恩,林恩……”那声音带着几分羞涩和焦急。站岗的士兵们听不懂她在说什么,但看她的样子,似乎是在找什么人,而且从她的神情中能感觉到她与营长似乎有着不一般的关系。
士兵们相互对视了一眼,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先让她进去。艾丽小心翼翼地走进军营,一路张望着寻找林恩的身影。不知不觉中,她来到了火房附近,那饭菜的香气扑鼻而来,让她的肚子更加咕咕叫了起来。
火房的大师傅看到了这个陌生的姑娘,正准备询问,艾丽却怯生生地看着他,又喊了几声“林恩”。大师傅虽然也听不懂她的话,但大致猜到了她的来意。看着艾丽那楚楚可怜的模样,大师傅心生怜悯,便盛了一些饭菜给她。艾丽接过饭菜,眼中满是感激,她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那副饥饿的样子让人看了心疼。
从那以后,每当艾丽饿了,她就会跑到军营里,直奔火房,嘴里喊着“林恩”。火房的士兵们和大师傅渐渐习惯了她的到来,有时如果有剩饭,就会热一下给她吃;要是还没开饭,也会提前给她盛出一些饭菜。
渐渐地,这件事在军营里传开了,士兵们私下里议论纷纷:“咱们营长是不是找了个当地的姑娘啊?长得还挺漂亮的,而且看她的样子,对营长很是上心呢。”这些传言像风一样在军营里传播着,而艾丽对此一无所知,她只是单纯地为了能填饱肚子,同时也是为了能离林恩更近一些。
尽管林恩因为有事出差了几天,但艾丽依然每天坚持去军营,她相信林恩一定会回来。在等待的日子里,她努力学习汉语,期待着有一天能以全新的面貌站在林恩面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