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居高临下,瓮中捉鳖。”
孔捷也不甘示弱:“我那儿都伪装得严严实实的,营房里里外外都是陷阱。就算他们能突破前面的防线,里面抓了五千人,外面还有五千人候着。他们想把我这团拿下,可没那么容易。”
正说着,李云龙手下的几个营长听闻团长在此,便前来凑热闹:“营长,明天可就到日子了,我们也来蹭点酒喝,顺便听听团长的指示。”李云龙哈哈一笑:“来,坐,一起喝。明天都给我打起精神,别掉链子。”众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再次商讨着应对之策,气氛热烈而又充满紧张。
然而,到了第二天,众人严阵以待,却始终不见敌人的踪影。从清晨等到日暮,士兵们紧绷着神经,时刻准备战斗,却迟迟没有等来袭击者。“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情报有误?”孔捷皱着眉头,心中满是疑惑。李云龙也有些不耐烦:“他娘的,这是唱的哪一出?让咱在这儿干等着。”
就这样,一直等到晚上,敌人依旧没有出现。众人虽疲惫,但丝毫不敢放松警惕,只能在不安与期待中度过漫长的一夜。直到第三天,袭击者才真正到来,而此时的三个团,经过前一日的等待,虽有些许疲惫,但士气依旧高昂,准备迎接这场严峻的挑战,究竟这场特殊的演习会如何发展,三个团又能否成功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数,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第八十三章:漫长等待中的焦虑与暗流
在这三天的演习准备期内,等待的煎熬如影随形,时刻考验着每一位士兵与军官的耐心。因为此次演习从发布命令起,到第四天早晨便会结束,而最后一个晚上无疑是最为关键的时刻,所有人都清楚,战斗即将来临。
第一天,从清晨的曙光初照直至夜幕深沉,敌人却毫无动静。士兵们在紧张的气氛中度过了漫长的白昼,夜晚来临时,他们依然不敢放松警惕,然而期待中的袭击并未出现。李云龙皱着眉头,满脸不悦地嘟囔:“娘的,这是搞什么鬼?等死的滋味可真不好受。要来就痛痛快快地来,能打赢咱就接着,打不赢就别在这儿瞎磨蹭,让兄弟们在这儿干耗着,像什么话!”
他团里的战士们试图用各种方式缓解焦虑。一些战士围坐在一起,低声分享着自己曾经在家乡的趣事。有的讲述着故乡那片田野在丰收季节时金黄灿烂的美景,麦浪翻滚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有的则回忆起儿时与小伙伴们在山间小溪捉鱼摸虾的欢乐时光,那些纯真无邪的笑声似乎还在山谷间回荡。他们用对家乡的思念和美好回忆,暂时忘却眼前等待的煎熬。还有部分战士会反复检查自己的装备,尽管知道不能使用枪支,但他们会把手中的冷兵器磨了又磨,把绳索整理了又整理,将战壕周边的伪装物加固再加固,通过让自己忙碌起来,使内心的焦虑有所减轻。
第二天,依旧如此。太阳东升西落,整个营地在寂静与不安中熬过了又一个昼夜。士兵们的神经愈发紧绷,白天食不知味,夜晚辗转难眠。丁伟无奈地叹了口气:“唉,等了这两天,人都快累垮了。这演习到底怎么回事?咱们只能被动防守,也不知道这仗到底会打成啥样。”他转头对营长们说道,“让兄弟们再耐心等等吧,该来的总会来。”
丁伟团里的战士们也没闲着,他们利用房屋机关进行模拟演练。他们一次次地触发门窗的弹射装置,然后迅速调整其灵敏度和发射角度,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熟悉机关的操作。同时,他们在屋内的迷惑通道中穿梭,尝试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复杂的路线,从不同的出口进出,以此来强化自己在复杂环境中的应变能力。还有的战士两两一组,进行近身格斗技巧的切磋,你攻我防,在汗水的挥洒中释放焦虑的情绪,也确保自己在战斗到来时能保持良好的战斗状态。
孔捷这边更是状况频出。长时间的等待让他心烦意乱,习惯了抽旱烟的他,此刻却因找不到烟叶而倍感焦躁。他只能干巴巴地握着烟袋,在营地里来回踱步。“这可把人急死了!”他喃喃自语。看着疲惫不堪的士兵们,孔捷强打起精神,召集营长们开会:“今天白天是最后一个白天了,兄弟们都累坏了,但咱们不能放松。根据我的判断,今晚敌人肯定会来,只是不知道具体时间。这仗打完,我给大家放两天假,好好休整休整。两天后,咱们就要乘船前往东南地区了。”
孔捷团的战士们则专注于伪装技巧的提升。他们在树林里互相交流如何利用自然物进行更巧妙的伪装,有的战士采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树枝,尝试各种组合搭配,力求与周围环境达到天衣无缝的融合效果。在营房内,他们练习如何长时间保持静止不动的潜伏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