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关注到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潜力,认为其能将工业生产各环节连接成有机整体,实现数据全面流通与深度挖掘,创造更大价值。于是,他凭借副部长的身份积极推动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建设过程中,面临技术难题、资金短缺、企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陈超协调各方资源,组织技术团队进行研发,争取国家专项建设资金,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参与。平台建成后,整合行业资源,促进企业信息共享与协同创新。在平台上,企业可发布产品需求、技术难题,其他企业和科研机构可参与投标合作。同时,平台汇聚大量工业数据,为企业提供数据分析、预测性维护等增值服务。
但随着工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问题接踵而至。数据安全成为企业担忧的焦点。企业生产运营产生的数据量不断增加,数据存储、传输和使用面临数据泄露、黑客攻击等安全风险。当时国内网络安全技术落后,陈超组织相关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制定工业数据安全标准与规范。加强对企业数据安全的技术支持,从国外引进加密技术,推广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先进技术,确保企业数据安全保密。
此外,不同企业信息化系统兼容性问题凸显。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采用的软件系统和技术标准各异,导致数据交互和业务协同困难。陈超意识到,必须建立统一的工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他协调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共同开展标准制定工作。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实地调研、反复修改,逐步建立涵盖数据格式、接口标准、通信协议等的统一标准体系,为企业信息共享和协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陈超引领下,我国工业信息化进程加速,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着。众多企业通过工业信息化提升竞争力,在国际市场占据更有利地位。但陈超并未满足,他持续关注全球工业发展动态,思考如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推动我国工业创新发展,为实现工业强国目标贡献力量。未来,他将带领团队迎接更多挑战,探索更多可能,续写我国工业发展新篇章。
在工业领域摸爬滚打,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凭借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斐然成果,陈超终于在国家工业部副部长的位置上站稳了脚跟。然而,他内心十分清楚,这仅仅只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在工业部内部,仍有不少人对他这个
“外来者”
担任副部长一职心存疑虑,甚至隐隐有着不服气的情绪。这些人觉得陈超年纪轻轻,资历尚浅,难以承担起如此重要的职责。面对这些暗流涌动的质疑声,陈超并没有选择忽视,而是将其化作前进的动力,暗自下定决心,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彻底扭转这些人的看法,全力以赴推动工业体系的全面革新。
陈超的第一把火,直指那些对他心怀不满、暗中抵制的势力。他深知,想要顺利推行改革,就必须先整顿内部秩序,将这些阻碍发展的杂音彻底清除。为此,他展开了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他亲自走访各个部门,与基层工作人员交流,收集线索;还查阅了大量的工作记录和文件,从中寻找蛛丝马迹。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掌握了一份在工作中阳奉阴违、故意拖延改革进度的人员名单。
陈超没有选择私下沟通或者妥协,他决定在工业部全体大会上公开处理此事。大会当天,会议室里气氛凝重,所有人都察觉到了这场会议的不寻常。陈超表情严肃,目光如炬,走上讲台后,他先是扫视了一圈全场,随后逐一指出名单上人员的问题。他言辞犀利,条理清晰,将这些人在工作中的种种不当行为一一揭露,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最后,他明确表示,对于任何阻碍工业改革发展的行为,他都绝不会姑息。紧接着,他当场宣布了一系列人事调整措施,将那些积极支持改革的人员提拔到关键岗位,赋予他们更大的权力和责任;而对那些顽固不化、拒不配合的人,则进行了相应的降职或调岗处理。这一果断的行动,如同一记重锤,重重地敲醒了那些还在观望或者心存侥幸的人。许多原本对陈超持怀疑态度的人,此刻也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真切地认识到陈超推行改革的决心坚如磐石。
陈超的第二把火,瞄准了工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他敏锐地察觉到,人才是工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与工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在这个问题背后,也不乏一些保守派在暗中抵制新思想、新方法的推行。这些保守派墨守成规,认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足够,对陈超提出的改革理念嗤之以鼻。
陈超决定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他亲自出面,联合教育部、各大高校以及职业院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