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之地,土壤多为盐碱,不利农耕,百姓赖海洋资源以为生,海禁一行,民众如涸辙之鲋,困苦难当……
……为求生计,部分民众或铤而走险,沦为海盗,或聚啸山林,为匪为寇,致沿海匪患猖獗,此皆海禁所致民生之悲苦也……
在大乾,海禁是立国之时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开海就是违背了祖制,这等于是禁制一般的存在了。
马宁远越看越心惊,越看,心里对贾环的佩服也越重,我辈读书人,不就是要不畏艰险,为万民谋福祉吗?
与贾环相比,马宁远觉得自己在贾环面前显得如此的渺小,不论结局如何,光是这份为民请愿的勇气,就不是他所拥有的。
半晌,马宁远看着贾环,认真道:“贾兄不愧为状元之才,马某惭愧。”
贾环笑道:“兄长言中了……”
马宁远又有些担忧道:“贾兄,只是这海禁之言,怕是要被人群起而攻之了……别的不说,御史衙门的那些御史,怕没一个是吃素的。”
贾环只是笑而不语,沉默一会,说道:“虽千万人,吾往矣……”
虽千万人,吾往矣……
马宁远呆呆的看着贾环,这一刻,他被贾环的风采彻底的折服了……
略微思考片刻,马宁远深吸口气,像是做出了什么决定,抱拳道:“贾兄高义,师兄愿附骥尾!”
贾环眼里闪过一丝感动,但他却不想让马宁远淌这趟浑水,他的姐姐是贵妃、祖上是大乾第一勋贵荣宁二公、老师又是内阁次辅、本人又是状元、还是古今第一的连中六元……
这么多名头加在一起,说实话,只要他不作死,就不会死……
所以这道开海的奏疏,他贾环上可以,最多吃一顿刮落,但如果马宁远也跟着,估计顷刻就被人撕成碎片。
“兄长不必如此,有人发声就好,若是一起,反而有结党之嫌,到时候被人一锅端了,反而不美……”
马宁远思考片刻,说道:“既如此,师兄就为了摇旗……”
二人说了一会话,马宁远就去了前院。
马宁远来到前院,坐在那里,一直都心神不宁……脑海里不断的闪现出贾环开海折子里面的话:
……为求生计,部分民众或铤而走险,沦为海盗,或聚啸山林,为匪为寇,致沿海匪患猖獗,此皆海禁所致民生之悲苦也……
“想要盘活东南时局,似乎也只有开海了……”
半晌,马宁远起来,还是去找了自己在翰林院的两位好友,一位是翰林院修撰王远超、另一位是翰林院侍讲邱先哲。
找到了二人,马宁远将贾环折子里“请开海禁”的内容一五一十的与二人说了。
“开海?”
“这……海禁是太祖皇帝定下的……开海恐怕……”
王远超和邱先哲听后皆震惊不已,但心里对于贾环这种敢于为民请命的行为也多了几分钦佩。
二人皆是担忧道:“贾环此举固然令人钦佩,但开海之事,恐怕会引起轩然大波……”
马宁远沉默片刻,说道:“我思虑再三,如今时局,恐唯有开海一途,贾修撰直言,实为治世之言……我不知也就罢了,既已知晓,而又袖手旁观,实在与我理念不合……只是我人微言轻,二位仁兄,可愿助我?”
王远超和邱先哲听了马宁远的话,皆是一阵沉默,开海这种事,那可不是小事,一个不好,被贬、罢官那都是小事,甚至丢了性命都是有可能的。
但三人能成为好友,本就是性情相投。
沉默片刻,邱先哲笑道:“罢了,就依你罢……若是今日拒绝了,怕是再也不好意思找你喝酒了。”
一旁的王远超也说道:“开海……确是个好路子……你们二人也算我一个吧。”
马宁远闻言大喜,“如此甚好!有二位相助,此事定当大有可为!”
到了下午,翰林院学士吕临将翰林院六品以上的折子都收走了,贾环也交了折子。
交了折子,贾环就像是没事人一样,晚上还是照常下衙回菊香院。
大乾的制度,官员的折子是先交给通政司,由通政司统一整理后呈送皇帝,通政司设有通政使一人,正三品,是通政司的长官,负责受理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
另有左、右通政各一人,正四品,协助通政使处理事务。还有左、右参议各一人,正五品,辅助通政使工作。
因为明日一早至正皇帝就要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