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地方官员不敢不听。”
耿直虽然好,但和听不懂话的人交谈,却也挺费神。邵岁颐叹了口气,开始胡来:“可我相好的在京城,大人没听说过我吗?我没有美人陪伴左右,一天也待不下去。”
“若是相好,怎会等不及一时半刻?殿下若想要,”尚书皱皱眉,似乎下定了决心,“老臣自己送殿下几个,陪伴左右便是。”
“你为什么非得要我去?”
“谷前县原本是千顷良田,可一朝决堤,死伤无数,民不聊生。殿下身居一人之下,最能镇压官员,尽心筑堤。”
“三公主也是皇子,你怎么不去找她?”邵岁颐揉揉太阳穴。你说得有道理,可找我真的能比其他官员更强?
“……实不相瞒,臣等会就去她那里,看能说动谁。”工部尚书梗着脖子道。
总之,对方就一个原则,有一句回一句,一定要说到邵岁颐愿意去为止。无奈,邵岁颐借口今日还有事,改日再议,才把人送走。
实际上,正如她和姜潼所说的那样,她受了训斥,被关了禁闭,如今就是一个闲人,不会有什么好差事敢交待给自己了。
可若是接了一个不好干的活,干了出错,倒不如不干。
左思右想,邵岁颐干脆集思广益,拿这事也去问问别人的意见。
约了上官妍出来,便聊起此事,邵岁颐没说尚书来找过自己,就只说见灾民无家可归,于心不忍。
“今夏的洪灾,谷前县人口五去其一,”上官妍平日里什么也不管,可说到这里,却也低沉了下来,“灾民流落到京城,食不果腹狼狈不堪,太傅府也曾施粥数日。”
“那我应该去吗?”
“你?殿下,这与你有什么关系?”上官妍听到这话却讶异,“按照以往常理,确实有皇子担当这样的事务,可那些都是上了年纪的,已经在各部历练过之后才能做好。不是我说,陛下如今性子越来越不好,安分缩头不让陛下想到才是最好的,若是要去,只能给自己添麻烦。”
“如今正是关键,怎能让母皇忘记我……嗐,说了你也不懂。”邵岁颐摇头,挥挥手,端起酒杯。
待邵岁颐一身酒气回到公主府,门房却送来一封信。邵岁颐接过一看,信封上正正一个“潼”字。
拆开来看,映入眼帘的一句话,却正是:“谷前不可去。”
为什么?
邵岁颐将整封信细细读来,发现姜潼给出了两个理由。
第一条是很明显的,上官妍也是相同的意见。这份差事对她而言难度太大,要管得住钱、人,还会有安全风险,并不适合孤身一人的邵岁颐。
第二条,姜潼写道,年关将至,京中才是最要紧最往来热闹的去处。一年到头论功行赏,外放官员回京复命,虽说长公主不缺钱财,可也正是来往交际的好时候。
更何况,还有大小祝祭、筹备春闱等一干关系到正统名分的事,若是长公主不在,会落在谁手里不言而喻。
邵岁颐拂了拂信纸,压在了书桌的匣子底部。
春闱?上书房几乎不参与政务,唯有与这些相关的事情,会和礼部一同参与。
思来想去,邵岁颐又连夜去了司天监。有些事情,通过别人传话是说不清楚的,还得亲自详谈。
“殿下问,上次修堤的官员如何了?”蔺向松看了邵岁颐一眼,“降职外放。”
“只是这样?”这个答案与邵岁颐内心中的大相径庭。她原本以为,至少为首的会被祭天。
“毕竟只是一个合流处,也只涉及一县,相较于青州的大面积决堤,显得就不甚重要了。况且谷前的洪涝问题,殿下不管问朝廷中的谁,都会得到一个相同的说法:合流处水势复杂,难以施工,加上今年洪汛格外凶猛,以致决堤。”
“难道不是吗?”
“年年如此,难道年年的水势都比前一年更大?”蔺向松叹气,“司天监不能插手朝中其他事,臣了解得也并不深,只知道,这最大的问题,出在谷前当地。从前主持的官员,虽然官位不大,可也并非都是无能之辈,也没有不好好造堤的理由,可到了谷前,还是未能成事。”
可能这也是工部尚书这一次一定要请一个公主坐镇的缘故。可地位高低,真能解决当地的问题吗?
“殿下问起这件事,莫不是有了打算?”
“嗯,”看得出蔺向松真是一片诚心,邵岁颐和她说了自己的打算,没打算瞒,“工部尚书来找了我,说这事最好是有公主亲自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