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艳阳高照,旌旗蔽日。
刘备率领的大军浩浩荡荡抵达蓟县城外。
城门缓缓开启,汉少帝刘辩与何太后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亲自出城迎接。
百姓们更是自发地夹道欢迎,山呼海啸般的“玄德公”响彻云霄,声势震天。
刘备翻身下马,动作矫健而沉稳。
他快步上前,对着刘辩和何太后深深一揖,行礼道:“臣刘备,参见陛下,参见太后。”
刘辩年仅十岁,身着龙袍却显得有些空荡,他稚嫩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畏惧,“皇叔平叛有功,朕与母后特来迎接。”
何太后则是一身华服,雍容华贵,她面带笑容,眼中满是骄傲和毫不掩饰的爱慕之情:“玄德辛苦了,这一路舟车劳顿,可要好好歇息才是。”
刘备谦逊道:“此乃臣分内之事,不敢居功。陛下与太后亲迎,臣惶恐。”
一番寒暄后,刘备便与刘辩、何太后一同进入蓟县。
州牧府大殿内,金碧辉煌,气氛庄严肃穆。
刘辩与何太后并肩高坐于上首,文武官员分列两侧,鸦雀无声。
刘备立于大殿中央,身姿挺拔,气宇轩昂。
关羽、张飞如两尊门神般立于其后,更显得他威风凛凛。
他朗声向刘辩汇报着此次讨董之战的经过,声音铿锵有力,在大殿中回荡。
“……臣幸不辱命,已收复洛阳,且董卓老贼已在长安被伏诛……”
刘备说到“伏诛”二字时,语气加重,一股无形的威压弥漫开来。
刘辩听闻董卓已死,脸上先是露出喜色,但很快又忧心忡忡起来,小小的眉头紧紧皱着,“董卓虽死,然伪帝刘协尚在长安,且关东诸侯各怀鬼胎,朕心甚忧。”
何太后接过话茬,语气坚定而果决,不容置疑:“此事容后再仪,你皇叔此番平叛,功勋卓着,社稷赖之,理当重赏。依哀家之见,当封皇叔为亚父,以彰其功,以安天下之心!”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亚父之位,何等尊崇!
那可是仅次于皇帝亲生父亲的存在,足见何太后对刘备的恩宠之深。
刘备闻言,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惶恐之色,连忙跪地,叩首道:“臣万万不敢当此重任,平叛乃臣分内之事,能为陛下分忧,为大汉效力,已是臣之幸事,岂敢奢求亚父之位?臣才疏学浅,恐难当大任,还请太后收回成命!”
说话间,刘备的头深深埋下,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
何太后柳眉倒竖,娇嗔道:“皇叔何必如此谦逊?你为大汉立下如此泼天功劳,区区亚父之位,何足挂齿?莫非是嫌哀家赏赐轻了不成?还是说…”
刘备还想推诿,继续叩首,语气更加诚恳:“臣不敢,臣只是觉得…臣德薄能鲜,不足以……”
“好了!”何太后打断刘备的话,转头看向刘辩,脸上换上温柔的笑容,柔声道:“陛下,你觉得哀家说得可对?皇叔他,是否当得起这亚父之位?”
刘辩年幼,哪里敢违逆何太后的意思。
况且他也觉得刘备功劳甚大,当得起亚父之位。
于是便点头如捣蒜,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说道:“母后所言极是,皇叔功高盖世,为国为民,当封亚父!”
说罢,刘辩稚嫩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朕今日便封皇叔为亚父,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他的目光扫过殿内众臣,带着一丝无奈和一丝期盼。
众臣齐声道:“陛下圣明,亚父实至名归!”
声音整齐划一,响彻大殿。
刘备见状,知道推辞不过,只得再次叩谢:“臣谢陛下隆恩,谢太后厚爱,臣定当竭尽所能,辅佐陛下,匡扶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何太后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柔声道:“亚夫快快请起,以后便是一家人了,不必如此多礼。”
她亲自走下台阶,扶起刘备,眼神中充满了柔情和信任。
刘辩也站起身,走到刘备面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脆生生地喊道:“亚父!”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情愿,但更多的是无奈。
何太后又道:“陛下,封赏之事,就让你的亚父草拟圣旨吧,也好让天下臣民皆知亚父之功绩。“
刘辩心中暗道:“亚夫也当了,圣旨也写了…我这个皇帝,还有什么用?”
虽然心中苦涩,却不敢表露出来,只得强颜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