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的呐喊声此起彼伏,仿若汹涌的波涛,不断冲击着他的心防。他心中郁闷之情如潮水般翻涌,难以抑制。一月之前,他便已派人向明朝送去了求援信,那送信之人带着全城的希望,快马加鞭,消失在了茫茫的远方。可如今,时间一天天过去,却依旧没有任何援军的消息。
,!
他深知,如果明朝出兵,哪怕,加之行军途中各种不可预估的状况,最差也该抵达。而此刻,这座孤城就像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摇摇欲坠。城内的士兵们望着城外那数不清的敌军,士气低落,眼神中满是忧虑与惶恐。老吵花看着士兵们的模样,心中暗叹,自己虽身为将领,可面对如此困境,内心实在是毫无把握。
回首往昔,萨尔浒之战、辽阳之战的惨烈景象如噩梦般在他眼前浮现。那两场战役中,后金军皆是采用围点打援之策,将明军打得落花流水。明军的精锐部队在一次次的冲锋与突围中损失惨重,无数鲜活的生命消逝在那片血腥的战场上。在这个时代,似乎还没有哪一支军队能够在野战中与后金的铁骑正面抗衡。难道,明朝援军被歼灭了?很快这个念头马上被他熄灭。因为没有战斗气息方圆几百里。
老吵花紧咬着下唇,心中陷入了两难的挣扎。他看了眼努尔哈赤送来的劝降信,若坚守下去,一旦城破,城中的百姓必将生灵涂炭;可若投降,他又怎能对得起“成吉思汗后代”这几个承载着无上荣耀与厚重历史的字眼?那是先辈们用鲜血与汗水铸就的辉煌,是蒙古民族的骄傲,绝不能在他的手中蒙羞。
就在他内心痛苦纠结之时,一名士兵匆匆跑来,单膝跪地,高声禀报:“将军,明军已经派遣援军”
“何人领军”老吵花眼睛亮了下。
“”榆翔领军五万,不日即将到达!”
老吵花微微一怔,随即转头看向身边的众人,问道:“榆翔,没怎么听过,此为何人啊?”
然而,众人面面相觑,半天都无人应答。过了许久,才有一位副将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说道:“将军,此人好像原来在辽东孙承宗麾下,担任先锋之职,曾与后金有过几次激烈的交锋。听闻他武艺高强,至于领军能力如何,小的就不是很清楚了。”
老吵花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大声下令:“将明朝援军将要到来的消息传下去,务必让每一位将士都知晓。此刻,这消息便是我们的希望之光,定能激励士气!”
士兵们听闻此令,眼中顿时有了光彩,原本低迷的士气似乎也有了些许回升。他们握紧了手中的武器,仿佛重新找回了战斗的勇气与决心,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其实,在等待援军的日子里,城内并非毫无作为。老吵花早已指挥士兵们积极筹备防御之事。城墙上,垛口之间摆满了大小不一的石块,这些石块皆是从城内各处搜集而来,以备不时之需。士兵们还在城墙内侧修筑了许多简易的掩体,掩体用沙袋堆砌而成,虽然简陋,却能在敌军攻城时为士兵们提供一定的防护。弓箭手们在城墙上整齐地排列着,箭筒里插满了锋利的箭矢,他们不时地张弓搭箭,警惕地注视着城外的动静。城门处,巨大的木门被加固了数道铁箍,门后还堆砌了大量的泥土和石块,形成了一道坚固的屏障。城内的街道也被巧妙地设置了路障,只留下几条狭窄的通道,以便在敌军攻入时能够进行巷战,拖延时间。城中的百姓们也纷纷响应号召,年轻力壮者协助士兵搬运物资、修筑工事,妇女和儿童则负责为士兵们准备食物和饮水。
这几日,天气愈发恶劣,4月的天,狂风裹挟着黄沙,无情地肆虐着这座孤城。士兵们顶着沙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在城墙的关键防御点,还安置着几门火炮。当后金军开始缓缓推进,进入火炮射程范围时,炮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熟练地清理炮口,装填火药,然后将沉重的炮弹缓缓推进炮膛。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炮手们点燃引线,瞬间,火炮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炮口喷出巨大的火焰和浓烟。炮弹如离弦之箭般呼啸着飞向敌军阵营,在敌群中炸开,掀起一片血雨腥风,敌军的冲锋阵型顿时被打乱,士兵们被炸得人仰马翻。
同时,城墙上的投石机也开始发挥威力。操作投石机的士兵们齐声呼喊着号子,奋力拉动绳索,将巨大的石块高高吊起。他们根据敌军的位置仔细调整投石机的角度,随后猛地松开绳索,石块便如流星般划过天空,带着强大的冲击力砸向敌军。有的石块直接砸中了后金军的攻城器械,将云梯、撞城锤等砸得粉碎;有的则落入敌群之中,将一群群士兵砸倒在地,发出阵阵惨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