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生擒张辽之后,便带着洛川启程返回夏口。一路上,关羽面色凝重,心中思绪万千。
抵达夏口后,诸葛亮闻得关羽归来,亲自出迎。见到关羽放过曹操之事,诸葛亮神色平静,并未有半分指责关羽违抗军令之意,反倒当众重重奖赏了关羽。
关羽虽领受了奖赏,心中却难免埋下一丝对诸葛亮的不满。他暗自思忖,自己虽生擒张辽立下大功,可在众人面前放走曹操,此等行径无疑是将自己置于失信于天下的境地,日后该如何面对天下人的议论?
刘备见众将士皆已齐聚,便在大厅之中召集文武大臣,开启军议。
此时,曹操刚经历赤壁大败,已狼狈逃回江陵,不日便会撤回许昌。而周瑜正倾尽全力攻取南郡,其攻势迅猛,大有志在必得之势。
刘备深知,自己断不能在此刻按兵不动。毕竟赤壁之战,若自己毫无所获,所有的好处都被东吴独占,那日后又何谈兴复汉室、成就霸业?
众人入厅,依序而坐。诸葛亮安然坐于文臣首位,其下依次是徐庶、洛川、糜竺、简雍等人。
武将这边,关羽居于首位,他身姿挺拔,红脸长须随风微动,不怒自威。张飞、赵云、刘封等人则依次列坐其后。
刘备面带微笑地站在中央,他清了清嗓子,开始详细地向众人介绍起赤壁之战那令人瞩目的战果来。
在座的将领们纷纷挺直腰板,目光专注地聆听着主公的讲述。
待讲完战后成果,刘备大手一挥,朗声道:“诸位皆为我大汉之功臣,今当论功行赏!”一时间,营帐内气氛热烈起来。
首先受封的便是关羽关云长,因其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和赫赫战功,特封为荡寇将军;紧接着,张飞张翼德以其威猛之势被册封为征虏将军;而赵云赵子龙则凭借其过人的武艺与胆略获封牙门将军。
不仅如此,智谋超群的诸葛亮亦被赐予军师将军之衔,就连洛川本人都因功绩不凡而荣升中郎将一职。
至于其他将士,亦是各有封赏,或得金银财宝,或获粮草军需,不一而足。如今的刘备可谓是兵强马壮、财源广进,对待部下自然毫不吝啬。
赏赐完毕后,刘备话锋一转,神情严肃地问道:“诸位,当下局势初定,但仍不可掉以轻心。方才收到周瑜周公瑾来信,欲邀我等联军共取南郡。不知诸君意下如何?若应之,又当向其提出何种条件方为妥当?此乃今日军议所需商讨之要事啊。”说完,刘备环视一圈帐中诸人,等待他们发表意见。
只见诸葛亮轻摇羽扇,率先开口说道:“诸位,依我之见,应当应允周公瑾所提之请求。其一,目下吾等与东吴尚为同盟,理当互助互援;其二,此次若能协力攻取南郡,则可顺势拓展我方之地盘,进一步壮大自身实力。如此一举两得之事,何乐不为?”
自诸葛亮投身于刘备麾下之后,刘备对其可谓是尊崇有加、礼遇甚厚。无论是在军中还是日常相处之中,刘备都给予了诸葛亮极高的地位和待遇。
渐渐地,每逢召开军事会议之时,众人都会默契地等待着诸葛亮率先开口发言。而这一习惯的形成并非偶然,乃是因为诸葛亮的确有着超凡的智慧与谋略。
每一次军议之上,当诸葛亮缓缓站起身来,他那深邃睿智的目光总会扫过在场的每个人。
接着,他便会以沉稳而清晰的声音阐述自己对于当前局势的分析以及所提出的应对之策。
而令人惊叹不已的是,诸葛亮所给出的建议往往都是合情合理且极具可行性的。
他能够精准地洞察敌我双方的优势与劣势,并据此制定出最为恰当有效的战略部署。不仅如此,他还能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变数,并提前做好相应的预备方案。
正因为如此,每当诸葛亮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与会之人无不心悦诚服地点头称是。大家都深知,只要按照诸葛亮的计策行事,胜利必将在望。
诸葛亮话音刚落,堂下众人纷纷颔首,表示赞同其提议。然而,对于究竟应派出多少兵力援助周瑜攻打江陵一事,众人却各持己见,一时争论不休。
徐庶拱手进言道:“主公,以庶之愚见,此番当多遣兵马前往。如此一来,既可彰显吾军诚意,又令东吴无由在事后分利之时对主公有所亏欠。”
一旁的洛川闻言,却是摇头反对道:“非也!末将以为,此次出兵宜少不宜多。仅需略作声势即可,万不可倾尽全力。毕竟,当下吾军之重心当放在攻取荆南四郡之上,若在此处投入过多兵力,恐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