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宝宝提着小巧的皮箱子进到安排给她的房间。
是个双人间。
种粮集团倒是想大方,给咱来免费帮忙的孩子一人弄个单间住住。
这不是穷闹的嘛。
一人一间房倒是住得起,可是费钱不是。
钱都要花在刀刃上,能省省就省省嘛。
和林宝宝同住的是刚才同行的师姐。
不陌生,互相认识,但也仅是认识而已。
之前在学校里见面少,她和荣师哥比较熟悉,偶尔和这个师姐有一两次擦肩而过的机会。
“杨师姐,你睡哪一张床,我不挑位置睡哪里都一样的,你先选。”
“那就靠门这张吧。”
虽然林宝宝和师姐不熟,但对师姐的名字记得可熟了。
师姐姓杨,叫杨玉。
她每次听见老师或有人叫师姐的全名时,就忍不住幻听大家在用四河土话叫师姐洋芋。
说起洋芋,林宝宝突然怀念妈妈炒的洋芋片儿,
她好长时间都没有吃妈妈做的洋芋片儿了。
一晃眼,居然都离开四河一年。
明年暑假说什么都得回富家村里陪爸妈。
林宝宝一边将皮箱子里的衣服收拾出来,一边神游天外,思绪飞到四河老家,在想家里的爸妈在做什么,身体怎么样。
身体好,好着呢。
吃嘛嘛香,一顿能造两大碗红薯饭。
宝贝幺女快别操心了。
今天大队休息,林大保去取幺幺他们从京市寄回来的信件和包裹。
信上盖的邮戳日期是元旦过后。
估计是过完元旦才找了些有趣的事儿写了过来的。
回到家,林大保把包裹放一边儿,先是拆开信封。
信封光摸着就很厚。
里面还有老二老三家两个小子写给爹妈的信。
二弟三弟两夫妻就在旁边焦急的等他拆信呢。
别看当初说要把人送去京市那叫一个果断决绝,这两夫妻第二天就后悔了。
头两天嘴里总念叨两人,之后的日子里也总是下意识喊人,没人应声儿时才想起来儿子已经送到京市去了。
之前到京市时就寄了一封平安信回来,安了两家的心。
这次是第二次寄信回来。
写的这么厚,看样子是在那边安顿好了。
林大保把两个有标签给二弟,三弟写的信拿给他们。
两个弟弟立马伸手拿走信拆开。
“祥娃子写的啥,你别光自己看,快给我也念念。”二婶娘不识字,此刻急的直扯自家男人的衣袖。
林二家一目十行快速看完,见儿子在那边儿好好的,还找了活计干,这才放下心,给自家媳妇儿低声讲儿子在那边的生活。
他们两房把信拿走,林大保又拉着媳妇儿一起把包裹拆开,孩子给自家爹妈买的就自家收好。
老太太给一大家人买的,就按照人头分例分好给几个弟弟送过去。
“妈她在那边身体怎么样,信里说啥啦,你看完等会儿记得给我们几个弟弟也看看。”
林五安提醒大哥。
“知道知道,我还没看呢,看完就给你们。”
林爸爸故意作出不耐烦的表情,和五弟开玩笑。
等他们屋里二弟三弟一家拿着信和寄来的东西离开后,林大保夫妻俩这才开始拆自家的信。
先是看闺女寄回来的。
不仅闺女想他们,他们一年没见闺女,照样想的紧。
至于老娘和两个儿子才离开两个月,还可以暂时忍一忍放后边儿再看。
幺幺信里讲的多,什么学校里的课,和少年相处时当时有些不明白后头又明白的事,悟到的道理,给奶奶做冰爪防脚滑,京市发生的大事,对他们的叮嘱……
“咱家幺幺真能说呀,足足十张信全是她写的事儿。”
林妈妈把闺女写的一沓信拎起来甩了甩,厚厚一叠。
“先别收起来,等会儿晚上我再拿出来仔细看看。”
林大保朝旁边抽屉努了努嘴,“先放那里面,晚上方便拿,还不容易掉。”
“我知道,还用你提醒。”
林妈妈嫌他话多。
把信叠好装抽屉里后,两人又开始拆其他几人的信。
先看了老娘写的信,然后又看了两个儿子写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