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给齐宣王讲仁政是咋回事儿。他说:“大王,仁政可好了,这实行起来啊,对国家和百姓都有好处。比如说赋税吧,您得给百姓减轻点,别让他们太累了。您想想,百姓要是都被赋税压得喘不过气来,哪还有心思好好干活呢?”
“再说说农业,这可重要了。您得保证农民有足够的土地耕种,可不能让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把土地都占了。而且啊,不能耽误农时,春天播种、夏天除草、秋天收割,这些时候可不能让百姓去干别的事儿,得让他们好好种地。要是粮食收成好了,百姓能吃饱,国家也有粮食储备,这多好啊!”
“还有教育,这也不能少。大王,您得在齐国各地设立学校,让孩子们都能上学。在学校里,不光要教他们识字算数,还得教他们道德,让他们知道啥是对的,啥是错的。培养出有品德、有才能的人,这国家以后还愁不发展吗?”
孟子说得那是头头是道,齐宣王在旁边听着,有时候点头,有时候皱眉,他心里也在想:“孟子说的好像挺有道理,可这实行起来会不会太难了呢?”
不过呢,孟子的这些话还真对齐宣王有点影响。虽然齐宣王没有一下子就完全按照孟子说的去做,把仁政彻底实行起来,但他对孟子的思想还是挺有感触的。他开始琢磨:“难道我真的要改变一下治国的方法吗?”
你看,这孟子劝谏齐宣王的事儿,就像一场精彩的大戏。孟子就像个智慧的老夫子,想尽办法要把齐宣王拉到仁政的道路上。这事儿在历史上可重要了,它不光体现了孟子为了实现理想政治有多努力,也让我们看到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是怎么在政治领域折腾的。而且啊,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理念那影响可大了去了,就像一颗种子,在历史的长河中生根发芽,一直影响着后来的人呢!
咱再接着说,这孟子啊,为了让齐宣王更明白仁政的好处,还举了好多例子呢。有一回,他对齐宣王说:“大王啊,您知道不?有个地方,那里的君主可不管百姓,就知道自己享受。结果呢?百姓们都不愿意好好干活,种地的不好好种地,做买卖的也不老实,整个国家乱成一团。为啥呢?因为百姓心里苦啊,他们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干活,最后好处都被君主拿走了,他们能乐意吗?”
齐宣王听了,若有所思地说:“先生,您说得有道理,那要是实行仁政,百姓就会好好干活了?”孟子笑着说:“那当然啦!大王,您要是减轻赋税,让百姓能真正得到自己劳动的成果,他们能不高兴吗?就像种地的,要是能多留些粮食,他们种地就更有劲儿了。做买卖的呢,要是您少收点税,他们能不努力做生意吗?这样一来,国家的经济就活跃起来了,到处都是热闹的景象,多好啊!”
还有啊,孟子为了让齐宣王理解君主和百姓的关系,又讲了个好玩的故事。他说:“大王,从前有个国王,他有个宝贝儿子。这国王可疼这儿子了,啥好东西都给他。有一天,儿子生病了,国王那叫一个着急啊,到处找医生,找最好的药。为啥呢?因为这是他儿子啊,他爱他儿子。大王,您对百姓也得这样。百姓就是您的孩子,您得像爱护自己孩子一样爱护他们。要是百姓过得不好,就像孩子生病了一样,您得着急,得想办法让他们好起来啊!”
齐宣王听了,哈哈大笑,说:“先生,您这个比喻有趣。不过,要像爱护孩子一样爱护百姓,这好像不太容易啊!”孟子说:“大王,这其实不难。就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说,看到百姓有困难,您就去帮帮他们。要是有冤案,您就好好审审,别让好人受委屈。这些小事积累起来,百姓就能感受到您的爱了。”
在军事方面,孟子也有话说。齐宣王有一次问孟子:“先生,我想让齐国的军队更强大,您有啥办法?”孟子却摇摇头说:“大王啊,光想着军队强大可不行。您要是对百姓不好,百姓都不支持您,就算军队再强大,也没用啊!您看那些只靠武力称霸的国家,最后都没好下场。要是您实行仁政,百姓都拥护您,别的国家看到齐国这么团结,这么繁荣,他们还敢来欺负您吗?这比单纯的军事强大可有用多了。”
齐宣王又问:“那要是别的国家来攻打我们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如果您实行仁政,百姓都愿意为国家效力。而且,您可以和其他国家交好,要是有国家不讲理来攻打我们,那就是不义之师。咱们齐国是正义的一方,百姓们肯定会齐心协力抵抗外敌,再加上其他国家看到齐国是正义的,也可能会来帮助我们呢!”
在文化方面,孟子也没少和齐宣王聊。他说:“大王,齐国可有自己的文化啊,这文化就像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