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先从拓跋珪说起,这人可不简单。公元 386 年的时候,他就像个神奇的魔法师一样,把代国给重建起来了,没过多久,又把国号改成了魏,这就是咱们后来熟知的北魏啦。那时候啊,这天下可乱着呢,到处都是打来打去的。不过,拓跋珪可有着大志向,他可不想就这么在原来的小地方窝着。
当时的情况是啥样呢?中原地区那可就像个大宝藏,经济发达得很,文化也繁荣得像盛开的花朵。可拓跋氏原来待的地方呢,就比较落后啦,就像个小乡村似的。拓跋珪心里就琢磨:“咱得往好地方去啊,得把那些好东西都占为己有,这样咱才能发展得更好。” 于是呢,他就动了迁都的念头。
到了 398 年,拓跋珪一拍大腿,决定把都城从盛乐迁到平城,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大同。这平城啊,在他眼里那就是块风水宝地。等他们到了平城,可就热闹起来了。拓跋珪就像个大指挥家一样,指挥着大家干活。他让人修建宫室,那宫室修得可气派啦,雕梁画栋的,就像天宫一样。还建立宗庙,这宗庙可重要啦,那是他们祭拜祖先的地方,得修得庄重肃穆。又设立社稷,就这么一步步地,把平城这个都城的基础设施和政治功能都完善起来了。
这迁都只是个开始,拓跋珪还有更厉害的招儿呢,那就是制定礼乐。这礼乐啊,可不是闹着玩的,就像一个国家的灵魂一样重要。
拓跋珪知道汉族的礼乐制度那是相当厉害,就像宝藏一样,得好好学学。你猜怎么着?西晋王朝留下来的那些宫廷礼乐乐器,在这乱世里就像个没家的孩子,被人抢来抢去的,最后啊,竟然落到了拓跋珪手里。不过呢,这些乐器可有点惨,都零零散散、破破烂烂的了,就像刚打完一场大战似的。但是,好歹这也是个基础啊,有总比没有强。而且啊,魏国宫廷音乐机构那些人可没闲着,他们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天天在古籍文献里钻来钻去,想从里面找到关于礼乐怎么制定和规范的办法。
咱们再来说说这礼乐都有啥内容,那可真是五花八门,有趣得很呢!
先说这更改宗庙郊祀之乐。天兴元年的时候,拓跋珪就开始琢磨宗庙之乐啦。这宗庙之乐就像是和祖先沟通的特殊语言。他追谥先祖,立了皇曾祖、皇祖、皇考这些皇帝的庙,然后给每个庙都配上了专门的音乐。这乐啊,用的是八佾,啥是八佾呢?就是一种规格很高的舞蹈队形啦。舞呢,是《皇始》之舞。这《皇始》舞可有来历,是拓跋珪自己创作的呢!这舞是用来干啥的呢?是为了彰显始祖拓跋力微的开基之业,就像拍一部纪录片一样,把祖先创业的故事用舞蹈展现出来。
郊祀之乐也有讲究。孟秋的时候,在西郊祀天,那场面可壮观啦。他们把金石乐器都摆得整整齐齐的,奏着舞《八佾》之舞,就像在开一场超级音乐会。孟夏呢,在东庙祭天,用的乐和西郊差不多。到了冬至,在南郊圜丘祭天,这时候乐用《皇矣》,奏《云和》之舞,等祭完了,还要奏《维皇》。夏至的时候,在北郊方泽祭地只,乐用《天祚》,奏《大武》之舞。这些不同的音乐和舞蹈,就像不同的钥匙,打开了和天地神灵沟通的大门。
再说说这备飨宴群臣之乐。天兴元年初的时候,拓跋珪就开始准备这四时飨宴之乐啦。这飨宴可好玩,就像咱们现在的大聚餐一样。在宴会上啊,他们把宫悬正乐都摆出来,那音乐一奏起来,就像有魔法一样,让整个宴会的气氛都变得高大上了。而且啊,不光有这些正儿八经的音乐,还兼奏燕、赵、秦、吴这些地方的音乐呢!五方殊俗之曲都有,就像一个音乐大杂烩。群臣们在这儿吃着美食,听着各种各样的音乐,那心情,别提多好了。这音乐就像胶水一样,把君臣之间的关系粘得更紧密了。
还有后宫掖庭之乐呢!这后宫掖庭之乐用的是拓跋鲜卑民间音乐,就像把民间的欢乐带到了宫廷里。这里面有拓跋史诗,都是讲他们自己民族的故事呢。然后配上丝竹乐器合奏,那声音,就像山间的清泉一样动听。掖庭里的人唱着《真人代歌》,这歌可有一百五十章呢!上面讲着祖宗开基的事儿,下面还说到君臣废兴的故事。这些歌啊,早晚都唱,就像每天的必修课一样。而且啊,这乐不光在后宫唱,在郊庙宴飨的时候也唱,这可就把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都融合起来啦,让宫廷里的文化生活变得更丰富,也让这些音乐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最后还有增修杂伎百戏之乐呢!天兴三年的时候,他们制定了殿庭大飨之乐,这里面的杂伎百戏可就太有趣啦。有《五兵》,就像表演打仗一样,那些演员拿着兵器,耍得虎虎生威。《角觚》就更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