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元武连忙磕头谢恩:“谢皇上隆恩!谢皇上隆恩!”
他几乎是连滚带爬地退出了金銮殿,直到走出宫门,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后背的衣服已经被冷汗浸透了。
“张德!”陈敬沉声喊道。
“奴才在。”
“去,派人去问问陈宁,对于世家地主隐瞒田产一事,他可有什么良策?”陈敬吩咐道。
张德连忙应道,“奴才遵旨。”
苏元武灰溜溜地逃出皇宫后,陈宁对此一无所知。
他正和李文若在衙门里,为最近官员考核的事情争论不休。
“李兄,在下认为,此次考核应当更注重实际政绩,而非纸上谈兵。”
陈宁手里拿着一份考核方案,指着其中一条道:“‘精通四书五经’这一条,对地方官员来说,未免有些强人所难。”
李文若捋了捋胡须,慢条斯理地说道:“陈兄此言差矣。”
“圣人经典乃治国之本,岂能弃之不顾?若是官员不通经义,如何能明辨是非,为民做主?”
陈宁心中暗道:明辨是非?为民做主?
我看这些满口圣贤书的官员,一个个脑满肠肥,就知道搜刮民脂民膏!
就在这时,一个小吏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打断了他们的争论。
“陈主事,宫里来人了!”
小吏话音刚落,一个尖细的声音便从门外传来:“圣旨到——陈宁接旨!”
陈宁和李文若连忙出门迎接。
只见一个太监,手持圣旨,趾高气昂地站在衙门口,身后跟着两名侍卫。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闻世家地主隐瞒田产,朕心甚忧。”
“特命陈宁献策,以解民困。”
“钦此!”
陈宁接过圣旨,谢恩后,那太监却并未立刻离开,反而凑到陈宁身边,低声说道。
“陈主事,咱家是张公公身边的刘喜。苏大人在皇上面前举荐了您,说您足智多谋,定能为皇上分忧。”
陈宁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是苏元武那老狐狸在背后搞鬼!
这老东西,自己解决不了问题,就把麻烦推到他身上来了!
“刘公公辛苦了,不知苏大人在朝堂上,还说了些什么?”
刘喜眼珠子一转,压低声音道:“苏大人说,此事盘根错节,牵涉甚广,他无能为力。只有陈主事您,才智过人,或许能想到解决之策。”
“多谢刘公公提点,下官一定尽力而为。”
送走刘喜后,陈宁回到衙门,将圣旨的内容告诉了李文若。
李文若看向陈宁,“陈兄,如今这烫手山芋扔到咱们手里,你打算如何处置啊?”
“自然是上报奏折。”陈宁铺开宣纸,研墨提笔,在奏折上写下了“均田制”三个大字。
他一边写,一边嘀咕着:“多亏了苏元武,不然现在麻烦的就是我了,这群地主现在肯定恨透了他,估计一时半会儿也顾不上我了。”
陈宁在奏折中详细阐述了均田制的实施方案,并列举了实施均田制的好处:
可以增加国家税收,可以缓解社会矛盾,可以巩固皇权……总之,好处多多。
当然,他也预料到实施均田制会遇到的阻力,毕竟这可是要动那些世家地主的蛋糕啊!
所以,他在奏折中也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加强宣传,争取民心;逐步推进,循序渐进……
墨迹未干,陈宁便唤来小吏,将奏折火速送往皇宫。
奏折递到皇帝手中时,他正对着满桌奏章愁眉不展。
各地旱灾不断,国库空虚,世家地主却隐瞒田产,偷税漏税,让他这个皇帝也是一肚子火。
“均田制?有点意思……”他喃喃自语,随即召集群臣商议。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济济一堂。
陈敬将陈宁的奏折当众宣读,待读完最后一句,殿内顿时炸开了锅。
以户部尚书王守成为首的保守派官员,一个个脸色铁青,仿佛死了爹娘一般。
王守成率先站了出来,痛心疾首地说道,“皇上,万万不可啊!”
“这均田制,自古以来便被视为乱国之策,动摇国本,后患无穷啊!”
“王大人此言差矣!”兵部尚书张宏达反驳道。
“如今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正需要均田制这样的大魄力改革,才能解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