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中班群,英语老师发出消息:“推荐大家去看《华国合伙人》,成东青学英语的经历很有参考意义,只要单词量够大,什么都能学好。”
某培训机构老师对学生们眨眨眼睛:“知道我为什么口语好吗,因为我大学谈了好多外国对象,就是为了学英语。”
某家长鼓励孩子考研:“一战考不上,咱就考二战,二战考不上,咱就三战,成东青不也是第三次才考上燕京大学的吗?”
某美国留学生接到妈妈电话:“儿啊,过得不好就回来,可别在餐馆洗盘子啊。”
某同学跟自己的朋友吹嘘:“来,就这本单词册,随便抽,抽到哪个我背哪个。”
朋友翻开他的英语书,只见上面写着——
外科医生:surgeon,蛇精,外科医生把他整成蛇精脸了。
流产:abortion,我不生,这个孩子我不生。
碳:carbon,car奔,汽车跑起来的时候会排放二氧化碳。
……
类似的场景发生在全国各地。
学生们或被老师推荐、或被家长逼迫、或被同学感染,纷纷走进影院,观看起了《华国合伙人》。
渐渐的,学生群体中没看过《华国合伙人》的倒是少数了。
甚至于那些不爱看电影的学生们为了融入群体,也自发地买票去看《华国合伙人》。
一时间,《华国合伙人》的票房稳稳领跑,一个星期便来到了5亿大关。
与此同时,其他的电影还停留在2、3亿。
数据好看,可网络上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却不太妙。
除了所谓的“最水春节档”的头衔外,“前半部好看,后半部一般”“本质爽剧没有深刻内涵”的评价屡见不鲜。
更有媒体直接喊话嬴佳,问她是不是已经江郎才尽。
嬴佳一路走来,收到的赞誉很多,诋毁也很多,只不过那时她作品数据好,堵住了别人的嘴。
此时恰逢病后第一部电影评价不甚好,什么牛鬼蛇神都冒出来了。
《兄妹仨》的何问导演是最先出来批评的。
@何问:[有粉丝给我投稿,说“现在的工作把她折磨得快疯了,她喜欢的是烘培,而不是什么当教师。之前一直没有勇气辞职,但春节看完一部电影后,决定追求梦想,辞去了教师的工作,开一家面包店,问我有什么看法。”
我的看法是,你把工作辞了就等着后悔一辈子吧。
创业风险极大,一万个创业的人里也许一个成功的都没有,没有资源和人脉就想成功?白日做梦。
电影里把创业拍得太儿戏,太简单了,好似一个普通人靠努力就能功成名就,不知道骗了太多不谙世事的人,不知道会有多少观众和这位投稿人一样,心甘情愿做创业领域的炮灰。
普通人,就做好你的普通人安稳一生就够了,别想有的没的。
风险和成功是留给所谓的精英们的,这些所谓的精英,无不是有雄厚的背景和知识积累。
像成东青这样的小镇做题家,一辈子能够考上重点大学就已经很难得了,想达到电影中的高度,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经常说,影视剧少造梦,造的多了,观众真的跟着学,这些因果都要落在导演本人身上的。
有几个人是电影主角?]
@谁都不认识我:[有道理,我妹妹看完电影之后也开始跟着背牛津英语词典了,我服了,初中生不好好学习光背词典能考好吗?]
@炖鹅:[普通人创业只有死路一条。]
@烤冷面大王:[电影把一切都描绘得太美好了,要我说,在现实里,估计只有孟晓骏这样的精英能成功,而成东青根本考不上大学,王阳早就被学校开除了。]
[……]
有人开了口子,后面的人迅速跟上,一时间,各大网站上全是吐槽电影价值观的帖子。
标题一个赛一个得惊悚。
[我为什么讨厌嬴佳?让年轻人沉迷在“爱情”与“成功”的幻想中,看不见现实的苦难。]
[华国电影的棺材板,国产浪漫在于意淫美国不如我?]
[营销的神,细数嬴佳将“爽剧”营销成“绝世好剧”的千层套路。]
[有一种讨厌的人被所有人发现的爽感。]
[……]
国内形势严峻,《华国合伙人》在海外的情形也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