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道士分作两边,一边较为年长,手中或持拂尘,或空无一物;另一边则年轻人居多,手中兵刃也是五花八门,有使刀剑的,有使长矛长枪的,还有使锁链弓箭的,心中觉得甚是有趣。
原来左慈道长所创《太清丹经》和《九鼎丹经》两部书中的武功各有偏重。太清一路重在化繁为简,以不变应万变,一招一式皆沉稳持重,修炼此功者须清心寡欲,没有十几年的内功修为是不成的。而九鼎一路则注重奇异机巧,招式变化甚多,令人眼花缭乱,练这路功夫需要心思敏捷,身法活络,能抓住敌人破绽,趁势而为。
左慈道长悟道之后,便将这两部经书分别传给了大弟子戴昌和二弟子尚天赐。起先只是随性为之,并无特别寓意,还望他二人能时常切磋、相互补益。不成想这两路功夫甚合他二人性情禀赋,且练功越深,性情益发与武功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便再难改变。
自那之后二人相继收徒,余下众师弟也依各自喜好追随二人习武,渐渐形成了两路样貌,
左慈道长见此情形,哭笑不得,感叹世事变化从来不由人定,更合了玄门顺其自然的教诲。便因势利导,定了三年一次斗剑大会,使双方互通有无,以叙同门情谊。是以双方弟子虽各执一路,但多年来并无争锋,实属难能可贵。
此时只听得一声闷哼,少年手中长剑划破了中年道士手臂,使他拂尘险些脱手。少年立时停手,驻剑而立,歉然道:“杜师叔,抱歉,伤得不厉害么?”
那中年道士摇摇头,微笑道:“袁师侄年少有为,贫道甘拜下风。”回身看向太清一路众人,说道:“戴师兄,我输了!”
戴昌微微一笑:“袁师侄已深谙师父《九鼎丹经》之精髓,技艺精湛,咱们甘拜下风。如今已输了两阵,再输一阵,此次斗剑大会便可止步于此了,诸位师弟,可有愿意再战的?”
太清一路众人皆不言语。这少年袁其微乃是尚天赐的嫡传弟子,天赋异禀,这几年进境神速,等闲弟子已很难轻易取胜。此次斗剑,足可见其身法更加轻灵,武功又进一层。
戴昌见众人都不吭声,心下失望,正待认输,突然听得一人说道:“师兄且慢,让我来向袁师侄讨教一二!”
戴昌闻声看去,见说话之人乃是韩浞,他身后还跟着三个人,正向众人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