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光不再多说废话。
挥手命人架起大锅。
随即又让人将那麻袋粗盐块砸碎,接着研磨成粉。
待盐块全部磨成粉后,就把粗盐粉倒进水缸里搅拌,直到盐粉全部融进水里。
又把盐水倒进一个隔了几层纱布的大木桶里,反复隔滤几次,直到把杂质都过滤出来。
接着便是用木炭粉过滤脱毒了。
韩光又让人在大锅上面架了个大漏斗,将一大包用几层纱布包裹的木炭粉塞进漏斗。
然后叫人把过滤好的盐水倒进漏斗。接着将过滤脱毒后的盐水倒进大锅。
等过滤脱毒好的盐水装满一锅后,韩光便叫人开始生火。
等锅里的水分蒸发干净,锅底便留下了雪白的结晶。
韩光再让人把这些结晶取出来放在大木板上磨细,精盐便提炼而成了。
一个老苍头迫不及待的冲了上来,用手指头蘸了些精盐放在嘴里品尝,接着便开始大哭。
“呜呜呜~~~老汉活了几十年,从未品尝过如此美味如此干净的盐巴!里面不但没有沙子,更没有粪便的味道。”(隋唐时期生产技术落后,穷苦百姓为了取盐,会将茅厕墙壁上因大小便代谢出去形成的盐结晶刮下来食用。)
一个文士也走了过来,抓起一把精盐点头道:“洁白如雪,细如尘埃,好盐好盐!”
接着放了一些进口中,闭眼品尝了一番。过了一阵,方才睁开眼睛道:“咸味适中,鲜味十足,与青盐相差无几。”
文士将手中的精盐放回盐堆,然后正了正衣冠,接着对韩光行了个大礼:“大唐有镇国公这轮明月,实乃大唐之幸,百姓之福。”
见文士如此,在场之人齐齐向韩光下拜:“多谢明月普照关陇,多谢镇国公为我等生民立命。”
韩光挥了挥手道:“别整这些虚的;我就问你们,精盐提炼之法可都记住了吗?”
一些聪慧的人点头:“回镇国公,都记住了。”
大多普通些的人则有些呆愣的摇头:“没记住。”
韩光笑道:“没记住也没关系,我会让人在报纸上刊登详细的精盐提炼之法。至于不识字的人,则有学会的人教授。”
那些过目不忘的聪明人立刻抱拳躬身:“敢不从命。”
这时那名文士上前躬身道:“镇国公高风亮节,在下佩服之至。愿在蓝田学堂任教,为镇国公改善民生的大业出一份绵薄之力。”
韩光没想到用精盐提炼之法笼络民心如此立竿见影,这就有文人士子投靠了。
看来还是得给老百姓办实事啊!这样那些真正为国为民的有识之士才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不像那些为了功名利禄的穷酸,富国强民的本事没什么,臭毛病倒不少。不但要高官厚禄,还要看人出身。身份低了,就是拿刀架着他脖子,他也不肯为你效力。
韩光上前扶起文士,拍着他的手道:“那就有劳先生了,不知先生尊姓大名?”
那文士答道:“在下姓李名少植。”
韩光讶然道:“太子詹事李纲的长子?”
李少植躬身道:“正是。”
韩光知道历史上李纲做过杨勇、李建成、李承乾两朝三位太子的老师。
可能是李纲命里克学生的缘故,这三位太子的下场都不怎么好,两个被废一个被杀。
虽然后世的人调侃李纲为太子杀手,但韩光还是比较相信杨坚、李渊、李世民这三个有为之君的眼光。若是李纲没两把刷子,这三个在历史上排得上名号的皇帝,怎会将自己的太子交给李纲教导。
这样的人教导出来的长子,想必也不会太差。
心念及此,拍着李少植的手道:“还请先生屈居蓝田学堂的斋长一职。”
斋长是山长的副手,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
李少植被韩光委以如此重任,有些激动的道:“少植定尽心竭力,以报镇国公知遇之恩。”
李少植被李纲刻意压制,逼他在家读书,不许他出仕。看着二弟李立言如今被李渊拜为大将军,太子舍人,他这个做大哥的如何不急,又如何不对韩光的重用感恩戴德。
看着李少植被重用,后面观望的文人士子也坐不住了,纷纷上前向韩光毛遂自荐,出任蓝田学堂的教学先生。
这时候科举制度不完善,很多读书人想要出仕却没有门路,只能投靠韩光这样的权贵。
韩光自然是来者不拒,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