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怪道:“莫要乱动,小心扎了手,这针可不长眼哩。”蔡锷调皮地吐吐舌头,却也乖乖地把手缩了回去。
随后,母亲便会开启那一个个古老而动人的传说与故事之旅。她的声音轻柔而舒缓,如同春日里的微风,轻轻拂过蔡锷的心田。当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时,母亲会微微抬起头,目光中带着一丝憧憬,说道:“儿啊,那嫦娥本是后羿的妻子,因误食了仙丹,便飞向了那清冷的月宫。她独自一人在月宫中,唯有玉兔相伴,虽长生不老,却也无比寂寞。”蔡锷听得入神,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母亲,脑海中仿佛浮现出嫦娥在月宫中孤独起舞的画面。
而讲到岳母刺字时,母亲的神情变得严肃而庄重,她放下手中的针线活,用手轻轻抚摸着蔡锷的后背,语重心长地说:“岳飞的母亲为了让儿子铭记爱国之志,忍痛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儿啊,你也要像岳飞一样,长大后做个顶天立地、心怀大义之人,切不可贪图私利,要将国家和百姓放在心中。”蔡锷用力地点点头,小脸上满是坚定:“母亲,我定会像岳飞那般,做个大英雄!”母亲欣慰地笑了,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温暖而明亮。
在蔡锷成长的岁月里,母亲的教诲如同一盏明灯,始终照亮着他前行的道路。无论是在他求学的时光,还是后来投身革命事业,母亲的那些话语,都深深烙印在他的心底,成为他坚守信念、奋勇向前的强大动力。
青年时期的蔡锷,心怀壮志,投身军事学习与革命事业,而他的妻子刘侠贞则在后方默默坚守,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在每一个细微的互动中彰显无遗。
每次蔡锷即将离家远行,家中的气氛总会变得凝重而又充满温情。刘侠贞会提前好几日便开始精心准备。她先将蔡锷的衣物仔细地分类,那些被汗水浸湿或是沾染了征尘的衣物,她会用手细细地搓洗,每一个污渍都不放过,仿佛在洗净的不仅仅是衣物,更是蔡锷在外奔波的疲惫。洗完后,她又会将衣物一件件地晾晒在庭院中,阳光洒在衣物上,她不时地用手翻动着,确保每一处都能被阳光均匀地照耀,好让衣物带着阳光的温暖与气息陪伴蔡锷踏上征程。
待衣物晾干,她便开始整理行装。她从衣柜中取出那件蔡锷最爱的长衫,轻轻抚平上面的褶皱,用手温柔地摩挲着衣料,然后叠得方方正正,放进那只伴随蔡锷多年的老旧行李箱。她又将蔡锷平日里研读的军事典籍一一整理,用布巾轻轻擦拭着书皮上的灰尘,把它们整齐地码放在行李箱的一侧。文房四宝也被她小心地包裹起来,放置妥当,她深知这些笔墨纸砚于蔡锷而言,犹如战士的兵器,不可或缺。
在这个过程中,刘侠贞的眼神始终专注而深情。她时而停下手中的动作,微微发呆,思绪似乎已经飘向蔡锷即将奔赴的远方。她会轻轻抚摸着蔡锷的衣物,仿佛在通过这种方式感受他的气息,传递自己的思念与牵挂。一切收拾停当后,她强忍着眼中的不舍,抬起头来,坚定地对蔡锷说:“君之志向,乃为家国,妾身自当全力相佐,君无需挂念家中。”蔡锷望着妻子,她的眼眶虽微微泛红,却努力挤出一丝坚强的微笑。他心中满是愧疚与感激,缓缓走上前,轻轻握住妻子的手,那双手因为连日的操劳而略显粗糙,他能感受到指尖传来的微微颤抖。他低声说道:“有卿如此,夫复何求。待我功成之日,定当与卿共享太平。”
在蔡锷于云南任职期间,尽管军务繁忙,他也从未忘却家中的妻子。稍有闲暇,他便会坐在那张简易的书桌前,铺上信纸,提起毛笔。他会先沉思片刻,脑海中浮现出刘侠贞的音容笑貌,然后才开始书写。他先向妻子倾诉自己的思念:“侠贞吾爱,每念及你,心中满是眷恋。此地虽风光旖旎,却不及你半分温柔。”接着,他会讲述自己在军中的生活,无论是与将士们的操练,还是对军事战略的思考,他都毫无保留地与妻子分享,因为他知道,妻子是他最坚实的情感后盾。
而刘侠贞在收到蔡锷的来信时,总会迫不及待地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小心翼翼地拆开信件。她的目光急切地扫过信上的字迹,看到蔡锷的思念与关怀,她的嘴角会不自觉地上扬,眼中闪烁着幸福的泪花。她会仔细地将信读上好几遍,每一个字都仿佛是蔡锷在她耳边的轻声呢喃。然后,她会铺开信纸,用她那娟秀的字迹给蔡锷回信。她在信中会详细地告知家中的情况,比如院子里的桃花盛开得格外绚烂,那粉嫩的花瓣随风飘落,恰似她对蔡锷的思念纷纷扬扬;又或者是家中的老母鸡近日下蛋格外勤快,她会打趣说这是家中的好兆头,盼着蔡锷早日归来。她也会在信中表达自己的担忧与牵挂:“君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