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清晨的山谷里鸟鸣山涧,远处的那条小溪,一夜之间宽阔了很多。
棚子里面没有人,袁华就走出林子,看一看清晨时的山野。
日光轻柔,山间的微风轻抚,空气里全是泥土和炭火的芬芳,一夜的好梦,让袁华精力充沛,神清气爽,他突然觉得生命是如此的美好,这片大地是如此的宽广雄壮,他自己也不知道,直到这时他内心里才真正接受这个时代和这个世界,以前他总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过客,在用旁观者的角度审视一切。
老阿拉什和古尔丽从山脚下回来,每个人都背着一个沉重的箩筐,还有血水在滴落。
袁华这时才知道,他们杀了一匹老马,大家看他睡的深沉,也没有叫他,
袁华也拿上一个藤条筐子,背在肩头,随着两人向着山下走去。
山脚下,山涧边的石头滩上,崔力和古塔正在分割马肉,一匹成年马有将近500斤的体重,至少能提供300斤的肉食。
下山的路上,老阿拉什告诉他,“不能当着马群的面杀马,那样马群会失去忠诚。”
而古尔丽告诉他,“我们的盐只能腌制一半的马肉,剩下的一半要烟烘干。大山里有很多蘑菇和野菜,如果和马肉在一起炖煮,节约一点,我们五个人能吃三十天。”
这一天,所有人都在为食物忙碌,马匹在林外的草地上吃草,古塔带着一个骨笛,背着一把弩,坐在树上,看着这些战马。
古塔的力气还小,拉不开弓,也拉不开重弩。所以,崔叔给他做了一把中型弩,还做了一个上弩器。可不要小看这把中型弩,这东西一样有一百米的射程,而且一百米也能射穿轻皮盾,只是不能穿透,对付狼之类的生物,完全没有问题。
袁华这时正跟着古尔丽在生火,他们就在昨夜的棚子下,用湿的树枝覆盖火焰,烟气升腾。
崔叔架上木杆,又在木杆上挂上马肉。
老头则爬到上面,取掉一些覆盖的茅草,然烟气从棚顶不同的地方一点点散开,这样远处的人不会看到烟柱。
为了效果更好一点,也为了遮挡火焰的光亮,他们又用茅草围了一圈,看上去就像一个林间的茅草棚子,只是棚子顶上有着丝丝缕缕的烟气在林间的山风里飘散,这些烟气带着焰火和马肉的味道,对于饥饿的人来说,这烟气很香,让袁华的肚子咕咕的乱叫。
接下来,他们一边用马肉炖煮蘑菇,一边用不多的盐腌制剩下的马肉,这是他们未来一个月的粮食,所有能够吃的东西都不能浪费。
可就在他们准备将食物带给古塔的时候,一阵骨笛的声音惊动了山间的飞鸟,那是古塔的报警信号。
四个人立刻熄灭火焰,拿起弓弩和武器,向着古塔的位置跑去。
古塔站在一棵大树上,指着溪流的对面,那里有一大片茅草,大约有五百米的距离,说道,“那里有人!有三个人”
老阿拉什犹豫了,他很想立刻就走,可食物还在熏制,如果现在就跑,接下来他们连盐都没有,很快就会陷入绝境。
袁华则指着那片地方说道,“那是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照道理匈奴人不可能从那里过来!”
接着,袁华放下武器,拿起木盾,对所有人说,“我去看看,你们守在我后面五十米,如果他们射箭,你们就反击。”
于是,袁华没有拿武器,双手举盾,向着山坡下的溪流走去。
而崔力四人拿着弓和弩跟在他身后大约五十米左右,也猫着腰在草丛里一点点前进。
袁华先用康居话喊,“你们是什么人?”,没有反应。然后又切换成汉语,又再次大喊。
对面的草堆动了,一个中年男子从草丛里冒出头来,也用汉语问,“大汉?”
经过一番艰难的交流,袁华至少知道,这群人肯定不是匈奴人,但隔着溪流,怎么比划都无法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
最后,还是对面商量了一会,那个男子高举双手,证明自己没有武器,淌水跨过溪流,来到了这边。
双方在溪流的沙地里,写写画画中,袁华先是认出了两个汉字,“乌孙”。
当袁华用康居话,告诉阿拉什和古尔丽,他们也终于知道了这群人到底是谁了?
他们是乌孙人,是大汉在西域的盟友之一!
接下来,袁华也认出了三个字,那是“解忧部”,他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一个这么有诗意的名字,而且还是汉字!难道他理解错了?
袁华告诉崔力,这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