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无缘无故迁都,老百姓肯定会惊慌失措,到处乱成一团,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我看还是不要迁都的好。”董卓一听,反驳说:“石苞的谶语说汉朝到十一世就完了,不迁都怎么行?”杨彪又说:“石苞的谶语都是胡说八道,不能信。再说关中经过王莽之乱,还没恢复过来,光武帝才迁都到洛阳的。现在洛阳老百姓生活得好好的,为啥要搬到长安去,自找苦吃呢?”董卓听了,脸涨得通红,生气地说:“关中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秦朝就是靠着关中才统一了六国。现在宫阙虽然破了点,可陇右的木材多得是,运输也方便。杜陵南山下有几千个瓦窑,随便造点宫殿,很快就能建好,老百姓懂什么?我说迁都就得迁都!”杨彪还想劝,说:“关东方的军队要是听说我们迁都,肯定会往西打过来,这可不能不防啊!”董卓冷笑着说:“这你就不用担心了!我搬到长安去,居高临下,就像从高处倒水一样,势不可挡。而且我有陇西的精锐部队,还怕那些乱军?让他们有来无回!”杨彪还在那儿唠叨着说迁都不好,董卓不耐烦了,瞪着眼睛说:“你是不是想故意捣乱?”太尉黄琬在旁边赶紧劝道:“这是国家大事,杨公说的也有道理,您还是再考虑考虑吧。”董卓斜着眼睛看了黄琬一眼,不说话。司空荀爽看董卓生气了,怕他伤害杨彪等人,就赶紧说:“相国也是为了国家好,看山东那边乱成一团,一时半会儿也平定不了,所以才想迁都到长安,占据险要地势,这也是以前秦汉开国的好办法啊。”这荀爽也是没办法,只能给董卓找个台阶下。董卓听了荀爽的话,脸色稍微好看了一点。黄琬、杨彪、荀爽等人看董卓不说话了,就赶紧退出去了。
董卓心里还是想着迁都,就找了个借口,说有灾异,把黄琬和杨彪的官职给免了,然后让光禄勋赵谦当太尉,太仆王允当司徒。这时候,尚书周毖和城门校尉伍琼一起来劝董卓不要迁都,董卓连理都不理他们。两人不甘心,又使劲儿劝。董卓这下可火了,想起以前的事儿,拍着桌子大骂:“我刚进京城的时候,你们俩让我用好人,我听了你们的话。可现在呢?韩馥这些人拿了我的官,反而起兵来打我;袁绍是你们保荐的,现在成了带头的。我要是再听你们的话,我的命都没了!我对你们够意思了,你们可太对不起我了!”说完,就让人把周毖和伍琼拉出去杀了。这两人死得有点冤,不过和伍孚比起来,又不太一样。
接着,董卓又派司隶校尉宣璠带着士兵去杀太傅袁隗和太仆袁基(袁术的哥哥)。两家的男女老少,一个都不放过,一共杀了五十多个人,把尸体都扔到春城门外,挖了个大坑埋了。黄琬和杨彪还在京城,怕被牵连,赶紧跑到相国府去给董卓道歉,说自己以前说错话了。董卓看他们认错了,就又上表让他们当光禄大夫。这黄琬是黄琼的孙子,杨彪是杨震的曾孙,他们这么怕死,还讨好董卓,真是丢了祖宗的脸。
董卓下定决心要迁都了,先让文武百官跟着皇帝走,然后又逼着洛阳的老百姓几百万人一起搬到长安去。这可把老百姓害苦了,谁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啊?可没办法,董卓凶得很,规定了时间,不准拖延。那些有钱人家东西多,来不及收拾,求董卓宽限几天,董卓不但不答应,还说他们违抗命令,派士兵把他们抓起来杀了,财产也都没收,充作军粮。可怜这些老百姓,只能扔下房子和田地,带着一点随身的东西,扶老携幼,慌慌张张地往长安走。一路上,人挤人,马踩人,乱成一团。还有小偷趁火打劫,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被折腾得够呛,好多人饿死在路上,尸体到处都是。这都是谁造成的啊?还不是董卓这个坏蛋!
董卓自己带着军队在洛阳的圭苑驻扎,还让士兵放火,把宫殿、庙宇和老百姓的房子都烧了,二百里以内,都变成了一片废墟,鸡犬不留。他还让吕布去挖那些皇帝的陵墓和公卿大臣的坟墓,把里面的珍宝都挖出来,装进自己的腰包。这家伙,难道以为自己能长生不老,永远享受这些财富吗?
董卓一面派人去打关东的军队,一面又派大鸿胪韩融、少府阴循、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瑰等人到关东去,劝他们不要打仗了。袁绍他们当然不听,还把胡母班、吴循、王瑰给杀了,袁术也把阴循杀了,只有韩融因为平时名声好,被放回去了。董卓听说了,气得暴跳如雷,马上让中郎将徐荣在汴水驻扎,不准关东的军队过来。
这时候,河内太守王匡带兵在河阳津,想攻打洛阳。董卓用了个疑兵之计,派一些士兵去挑战,然后偷偷派精锐部队从小平津渡过河,绕到王匡军队的后面,前后夹攻,把王匡打得大败。董卓还让人把抓到的士兵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