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青松郡。
月黑风高夜,正是走私时。
某条河流入海口,李守仁满载物资的船只如约而至,按事先约定,船首船尾亮起灯火。
船沿着河流逆流而上,很快,灯火从海滩后面的灌木丛升了起来。
李守仁一阵欢喜,朴、崔二人果然没有被抓。
出于谨慎,李守仁还是派了一个渔民先行上岸,不久,双方确认身份了,马车就在河边,船舶停在河边。
“朴兄、崔兄,二位果然吉人自有天相!上次受惊了!”
一见面,李守仁便爽朗笑道。
“哈哈,久违久违。”朴炯植也大笑一声,说道,“上次运气有点臭,不过我等连夜就逃离釜山港了,幸好是晚上,天黑,他们应变不及。”
“釜山搜捕应该快结束了,不过这里安全,郡城离海岸远着呢,看来,以后我们还是要在人烟稀少的地方进行交易……”
朴、崔二人很是高兴,上次他们的雪花盐在王京、以及各大郡城,卖出了百斤五两的天价。因此,对于这次交易,二人格外重视。
“普通食盐20万斤,雪花盐5万斤,中号铁锅1000个,貂皮2000张,人参300斤……”
李守仁拿着一个单子,念给二人听。
“普通的盐就按百斤八钱算,雪花盐同上次一样,百斤2两;铁锅按略低于大明市价,8两一个;貂皮同理,5两一张;人参一斤15两,童叟无欺,二位看怎么样。”
俩人耳语一阵,说道:“可以,但能让我们看看货吗?”
“随意。”
李守仁一脸无所谓,接着,俩人在得到允许后便登上了船。
这些船连带甲板共有三层,二人以乡巴佬进城的姿态爬上了甲板,又顺着狭小的木梯走到了水线以下的货仓。
一个个木箱堆得齐齐整整,一张张貂皮叠得井井有条,二人摸摸貂皮,闻闻人参,又敲了敲铁锅,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钻出船舱后,朴炯植对着李守仁抱拳,说道:“李兄的货均是上上之品,好在我等这次带足了银子。”
说罢,他在货物清单上按下自己手印,并命令手下从马车、牛车上卸银子,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搬货需要一些时间,李守仁与这两个李朝商人便开始了闲聊,李守仁问他们,手中有一批甲胄和兵器,他们敢不敢吃时,这些人眼中冒出了激动的光芒!
“李兄大概有多少?什么品质?”
“是像李兄侍卫那样的倭刀和倭国大铠吗?”
俩人一下子激动了起来。
“呵呵,不要激动。”李守仁摆摆手,“自然是有,但比较贵。”
“武士刀10两,大铠100两。”
“呃,那算了。”朴炯植眼中的希冀一闪即逝,叹道:“买不起,实在买不起啊!”
“一柄不错的武士刀,在倭国才二三两。”
“大铠虽然很少有售卖,不过四五十两顶天了。”
李守仁则是油盐不进:“买卖讲究的是你情我愿,既然二位不愿,那自然不是我们的目标人群。”
“不过我说的不是这等武器甲胄。”
“哦,李兄指的是什么?”
“当然是贵国官军的制式武器了。”李守仁淡淡得说道,“这样,二位不仅可以冒充官军,就算碰到缉私队或者小股官军,哪怕将来陈胜吴广,甚至黄巢,也未尝没有反抗之力啊……”
“嘶……”
朴炯植又吸了口凉气。作为“小中华”的百姓,他自然知道陈胜吴广是什么意思。
“呵呵,李大哥说笑了,我等只是小本生意,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哈哈,朴兄欠缺点气魄啊,想当年,黄巢和二位可是做得一样的生意。”李守仁笑道。
“瞧瞧人家黄巢,咏菊三首写得多好,不愧是我盐商楷模!”
反正说的不是自己,李守仁看热点不怕事大。
朴炯植脸色唰的一下白了,黄巢?老子还想多活几年呢,等攒够了钱老子回乡买地当地主,再给孩子买个功名,他娘的,谁愿意提着脑袋造反啊。
但是,至少从面子上,他不能驳李守仁的话,他呵呵一笑,说道:“李大哥果然气度不凡,可惜小弟没这个福分。”
“不过,官军的甲胄兵器,我等百套,还是吃得下的。”
“嗯,嗯?百套?”李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