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晴天 心情 我有种当和事佬的感觉
联宋打击吐蕃国,
各取所需边境宁。
法晨提议拓疆土,
向南向北起争议。
林墨在前线与吐蕃的军队僵持着,双方也有几场试探性的相互攻击,也是互有胜负。
戴寿宁领军驻扎旦当,既护住了林墨部的粮道,又能在林墨出现危险时及时救援。
而我则是在等着俞法仁出使大宋的消息。
“陛下是在等法仁的消息吗?”俞法晨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我身后。
“大理的奇花异草还真是挺多的,我都没有发觉你来了。”我转头朝着俞法晨看去。
“陛下有兴致在御花园赏花,说明陛下是胸有成竹了啊。”俞法晨恭敬的说道。
我拍了拍俞法晨的肩膀示意他跟着过来,在凉亭坐下后我问道“法晨今日前来是有何事啊?”
我对这些人的称呼一直没有改,这些也是出于我自己的私心。都说皇帝是孤家寡人,我可不想成为孤家寡人啊。
“目下我大理国的朝堂之内还是缺乏人才的,很多官员尤其是地方官员还都是各个部族的首领,臣建议开科取士。”俞法晨说完后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
开科取士,是一个好主意。但是这是我立国后的第一场科举,主考官的人选我必须慎重。
按照以往大宋朝的惯例,每一届的主考官都会被这届上榜的考生视为老师,所以每一年的科举考官也都是各大家族尽力争取的职位,毕竟这是把青年才俊们收入麾下的最好方式。
俞家现在在朝堂也算的上是位高权重了,俞法晨和俞法仁分别是户部和礼部的尚书。加上我只追封了三妹为孝献皇后,现在后宫位份最高的还是小琴这个贵妃。
大家都知道,小琴的出身不可能成为皇后。所以,俞家在我的大理国目前是没有对手的。
“那法晨觉得谁来担任主考一职呢?”我面带微笑的看向俞法晨。
我把皮球踢给俞法晨以用来试探他,这些帝王心术我都是在和大宋朝的那几位皇帝身上学到的,以前他们就把这些都用在我身上。
门阀世族的子弟从小就培养出了听话听音的本事,就算俞法晨以前没有当过官,现在当起官来也是相当的顺手,自然也知道我是在试探。
“臣以为。。。。”俞法晨说到一半停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臣思虑再三,觉得还是陛下亲自主考为好。”
嘿,这是我想要的答案。
“天下皆知陛下文武双全,立国后的第一场恩科考试也只有陛下才能担任。何况由陛下担任主考,也是大理学子莫大的荣幸。”俞法晨说完后还偷偷的看了我一眼。
对于马屁,我现在是觉得越来越受用了。自从当了王爷以后,我是越来越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听马屁了。
“好,那就按你说的去安排吧。”我笑着答应了俞法晨的建议。
十天后俞法仁回来了,他带来的是好消息,宋孝宗同意成都府路的永康军出击吐蕃。
俞法仁还带回来了宋孝宗的一封书信。
我的御书房内,我拆开了宋孝宗的信。宋孝宗依旧称我为老师,心里全都是在回忆我为大宋朝立下的功劳。看到最后,我不免有些感慨。
当即也修书一封派使者送去临安,而我信的内容则是希望大理和南宋永远和睦。
又过了十天,林墨送来军报说:吐蕃军队已经撤回山南了。罗罗斯部的领地现在也全在我军控制之下了。
我当即下旨让林墨领兵回朝,戴寿宁依旧驻守旦当,还要求要把已成废墟的旦当重新修建成军镇。
边境现在算是安宁了,我也就可以分出一些精力去思考其他的问题了。大理国孱弱的原因除了受地理因素的影响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土面积太小。
单纯站在打仗的问题来看,一旦遇到三路以上的攻击,那几乎就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后方了。
西边的山南之地像是吐蕃悬在我们头顶的一把利剑,山南的兵马虽是可以一路南下直逼大理城。
南边可说基本无险可守,既方便我们南下,也方便交趾国北上。南边有两个铁矿可以说是大理国的命脉,一旦有失,制造军械所需的铁料将会只能依靠从南宋购买。
今日的大朝之上俞法晨汇报了恩科准备的情况,其他人也没有上奏。看到没有人说话,我便开口了。
“立国以来,我都没有给各位加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