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晴 心情那就开始吧
一年屯田粮已足,
攻占河内抢海港。
法晨开辟南洋路,
工商兴旺府库足。
俞家两兄弟鼎力支持的科举结束了,除了那个我在兰溪郡遇到的李达文以外,竟然没有一个人能进我的法眼。虽说还是录取了三十六名进士,但是我就当是千金买马骨了。
戴寿宁还我引荐了一个叫做谭新宇的人,他原是建昌府人从小跟随爷爷外出采药,所以他不仅擅长在大山里指路,还能看得懂地形图,甚至对交趾国那边的地形也有所了解,因为和爷爷去那边采过药。
参军后慢慢开始崭露头角,不仅近战搏击全军数一数二,就连射术也是优等。
现在这个叫谭新宇的人已经是千夫长了,也参加了毕竟兵城守卫的轮换。我见到这人和也聊了几句,聊完后发现这人也是一个将才,值得好好关注。
时间过得飞快,与交趾国交界处我一口气建了三座兵城。一年时间的屯点让我府库有了足够的粮草。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今日大朝要做的决定就是可以尝试和交趾国比一比拳脚了,这样既可以说是对交趾国这一年来骚扰我国边境的惩戒,也是检验我军战力的最好办法。
林墨初步制定了东西两路进军的方案。西路多山,要塞众多我军计划一个一个的拔掉;东路一条大路直达河内,攻占河内后可沿海岸线一路南下。
西路粮草运输比较艰难,如果要保证粮道的安全,势必会影响我军的前进速度,如果时间拖延过长,我军粮草也会有所不济。
东路不仅方便我军粮草的输送,也更加适合我军摆开阵势攻城。而且一旦攻下河内,我大理国不仅有了出海口,还能彻底把一些零散部族的领地给彻底的纳入大理国境。
权衡之下,我决定只攻打河内。现在还不是和交趾大规模开战的时候。
此战选帅也成了大问题,我在戴寿宁和林墨之间纠结了很久。最终决定还是由林墨领兵挂帅,戴寿宁和乌达副之。
很快林墨便聚集了八万人马准备一举拿下河内城。
两日后的清晨,晨曦还未完全驱散黑夜的阴霾,我军便已开赴河内城下,林墨拔剑出鞘攻城之战便拉开了帷幕。
一列列士兵如洪流般集结,云梯、投石车、攻城塔等攻城器械早已就位。
三通鼓后,投石车率先发威,巨大的臂膀挥舞,将一块块燃烧着的巨石抛向城头,巨石呼啸而过,狠狠砸在城墙之上,溅起一片片碎石与烟尘,城墙上的砖石在冲击力下开始松动、剥落,守兵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惊得纷纷躲避。
紧接着,云梯被士兵们扛着,喊着震天的口号冲向城墙。云梯架上的瞬间,攻城的士兵们争先恐后地攀爬起来,他们一手紧握云梯的横木,一手持着武器,眼神中满是决然。
而城墙上的交趾国守军也迅速反应过来,一桶桶滚烫的热油被倾倒而下,顺着云梯流淌,攀爬的士兵们发出痛苦的惨叫,不少人从云梯上跌落,重重摔在地上,可后面的人依旧无畏地继续向上冲。
攻城塔缓缓靠近城墙,塔内藏着众多精锐士兵,外面包裹着厚厚的铁皮,能抵御箭矢与落石。当攻城塔的吊桥搭上城墙的那一刻,里面的士兵如猛虎出笼般冲了出来,与守军短兵相接,一时间刀光剑影,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鲜血染红了城墙的砖石。
在城门处,撞城槌也在有节奏地撞击着厚重的城门,每一次撞击都发出沉闷的巨响,仿佛大地都为之震颤。撞城的士兵们拼尽全力,汗水湿透了他们的战甲,尽管城门后的守军不断用木梁等加固,试图抵挡这凶猛的撞击,但那坚固的城门也渐渐出现了裂缝,摇摇欲坠,整座城池都笼罩在这紧张而惨烈的攻城氛围之中。
夕阳西下,一抹残阳如血一般洒在天际。这场惨烈的攻城之战,结束了。
而我收到林墨的军报之时已经是第二天了。
得知攻陷河内城的消息后,我第一时间让刘文海和俞法晨给城内输送物资。现在林墨既要防止交趾国的反扑,还要用最短的时间收服那里的人心。
所以我送过去的不仅是物资,还有各级的官吏。
让人意外的是交趾国陈日煚竟然没有派兵前来讨伐,而是直接承认了我占领河内的既定事实。
我让刘文海亲自前往河内安排一众事宜,俞法晨安排人员修建码头,林墨戴寿宁负责整军练兵,我要在河内再打造一支战力强悍的军队-河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