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神色严肃地说道:“诸位,蜀军如今退兵,我等不可错失良机,即刻点齐兵马,随我前去追击,若能趁此大破蜀军,那可是大功一件啊!”众将领听闻,也都来了精神,纷纷应道:“都督英明,愿听都督调遣!”
司马懿披上战甲,那战甲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仿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追击增添着几分威严。他翻身上马,手中缰绳一拉,战马长嘶一声,四蹄扬起,带着他率先朝着蜀军离去的方向疾驰而去。身后的魏军士兵们也迅速跟上,马蹄声“哒哒哒”地响成一片,扬起一路尘土,那气势汹汹的模样,好似要将蜀军一举歼灭,一雪往日之耻。
木雕惊退魏军
蜀军这边,姜维深知司马懿定会有所怀疑,极有可能率军追击,便按照诸葛亮临终的计策,命人抬出了早已准备好的诸葛亮木雕,放置在一辆四轮车上,那木雕栩栩如生,诸葛亮手持羽扇,端坐在车上,远远望去,竟与真人无异,仿佛丞相依旧在世,指挥着蜀军一般。
当魏军追至一处山谷时,远远地就看到了蜀军队伍中那显眼的四轮车,司马懿心中一惊,赶忙勒住缰绳,让战马停下。他眯起双眼,仔细望去,只见那车上的“诸葛亮”神态悠然,羽扇轻摇,在阳光的映照下,竟透着一种神秘而威严的气息,让他心中不禁泛起一阵寒意。
司马懿心中暗自思忖:“难道诸葛亮没死?这是故意引我追击,好设下圈套等我上钩?”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那原本坚定的追击之心此刻开始动摇起来。身边的魏军士兵们也看到了那木雕,顿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人面露惊恐之色,小声说道:“那……那不是诸葛亮吗?他怎么还在这儿,莫不是又要使什么妖法了吧?”
就在司马懿犹豫之时,姜维看准时机,下令蜀军佯装进攻,士兵们呐喊着,朝着魏军冲了过来,那喊杀声震天动地,仿佛蜀军有着无穷的底气和力量。同时,有人在后面推动着那载有木雕的四轮车,缓缓向前,那木雕在车的晃动下,竟好似真的在指挥着战斗一般,羽扇挥动的方向,仿佛就是蜀军进攻的方向。
魏军士兵们见状,吓得惊慌失措,纷纷往后退缩,那原本整齐的阵型瞬间乱了套。司马懿心中也慌乱起来,他大喊道:“不要慌乱,稳住!”可他的声音很快就被那嘈杂的喊杀声和魏军的惊叫声淹没了。看着眼前混乱的局面,司马懿咬了咬牙,心中想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保命要紧,当下拨转马头,喊道:“撤,快撤!”说罢,便率先朝着来路狼狈逃窜而去。
魏军士兵们见都督都跑了,更是无心恋战,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跟着往后跑,那逃跑的模样狼狈不堪,有的士兵甚至连兵器都丢了,只顾着逃命。一时间,马蹄声、喊叫声交织在一起,在山谷间回荡,扬起的尘土弥漫在空中,仿佛是他们慌乱与恐惧的写照。
顺利退回成都
蜀军见魏军被吓得仓皇逃窜,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按照计划,继续稳步朝着成都的方向退兵。士兵们的脸上露出了劫后余生的喜悦,同时又夹杂着对丞相神机妙算的敬佩与怀念。
那四轮车上的木雕依旧静静地坐在那里,随着车子的颠簸微微晃动着,仿佛在默默地守护着蜀军,陪伴着他们走完这最后一段返程之路。姜维望着那木雕,眼中满是感激与不舍,他在心中默默说道:“丞相,您放心吧,魏军已被吓退,咱们正顺利往回赶呢,您的遗愿,我们定会努力实现。”
一路上,蜀军虽然疲惫,却也因这一场虚惊而更加团结,大家相互扶持着,继续前行。经过数日的跋涉,终于,那熟悉的成都城门出现在了众人眼前。望着那高耸的城门,蜀军士兵们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仿佛历经了千辛万苦的游子,终于回到了家乡的怀抱。
进入成都后,城中的百姓们得知蜀军归来,也都纷纷涌上街头,夹道欢迎。他们看到士兵们那略显疲惫却依旧坚毅的面容,心中既心疼又欣慰,同时也为蜀汉能保存实力而感到庆幸。姜维等人则进宫向后主刘禅复命,将诸葛亮临终的安排以及退兵的经过一一禀报,刘禅听闻,悲痛不已,为失去了相父而伤心落泪,同时也对姜维等将领的辛苦付出表示了感激与慰问。
蜀汉后时代启
诸葛亮的离去,如同一颗璀璨星辰的陨落,标志着蜀汉一个时代的结束。整个蜀汉都沉浸在一片哀伤与缅怀的氛围之中,大街小巷,人们谈论的都是丞相的生平事迹,那一个个充满智慧与传奇的故事,仿佛成了蜀汉百姓心中最珍贵的回忆,也是他们在这乱世中继续坚守的精神寄托。
姜维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