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恍然大悟,于是任命吕蒙为大都督,统领江东各路军队,让孙皎负责后方的粮草接应。
吕蒙拜谢后,点兵三万,准备了八十余艘快船,挑选精通水性的士兵伪装成商人,全都穿着白衣,摇橹在船上做出商人的样子,而精兵则藏在船舱中。
随后,他调遣韩当、蒋钦、朱然、潘璋、周泰、徐盛、丁奉等七员大将,分批进发,剩余军队随孙权待命支援。
同时,吕蒙派使者给曹操送信,请求出兵袭击关羽的后方,并先通知陆逊做好配合。
之后,吕蒙发出信号,让那些伪装成商人的白衣兵乘快船驶向浔阳江,昼夜不停赶路,直抵北岸。
江边烽火台的守军上前盘问,吴军回答:
“我们都是商人,因为江中起风,才来这里避风。”
同时,将财物送给守军。守军信以为真,便允许他们停靠在江边。
到了半夜二更时,船舱中的精兵突然全部出动,将烽火台上的守军捆绑起来,随着暗号一声,八十多艘船上的精兵同时行动,将所有墩台守军全部俘虏,一个也没能逃走。
吴军随后一路长驱直入,径直攻向荆州,竟无人察觉。抵达荆州后,吕蒙善待沿江墩台俘获的守军,用好话安抚他们,并给予重赏,命令他们骗开荆州城门,并以放火为号。
守军遵令行事,吕蒙率军随后跟进。
半夜时分,他们到达荆州城下,呼叫开门。
城门守卫认出是荆州的士兵,便打开了城门。
吴军随即呐喊着冲入城中,同时放起号火。吴军迅速占领荆州,攻势如虹。
吕蒙立即传令全军:
“若有擅自杀害一人或抢夺民间财物者,定按军法严惩。”
原本的地方官员依然保留原职,治理事务。
同时,他将关羽的家属安置在别宅,严令不得骚扰。
随后,吕蒙派人将战果上报给孙权。
一天大雨,吕蒙骑马带着几名随从巡视荆州四门。
忽然,他看见一名士兵用民间的箬笠盖在铠甲上以挡雨。
吕蒙命令左右将此人抓住问话,发现此人竟是他的同乡。
吕蒙说道:
“你虽然是我的同乡,但军令已出,你却明知故犯,必须依法处置。”
那人哭诉道:
“我只是害怕雨水浸湿官铠,所以才取箬笠遮盖,并非私用。”
“恳请将军念在同乡的情分饶恕我!”
吕蒙说道:
“我当然知道你是为了遮盖官铠,但你取用了民间之物,仍是不对。”
随即命令左右将此人推出斩首示众。
待枭首示众之后,吕蒙收敛尸首,亲自流泪安葬此人。
从此,军中法纪严明,士兵无不震慑,军心更加肃然。
不久,孙权率领大军抵达荆州。
吕蒙出城迎接,将孙权引入州衙。
孙权慰劳吕蒙及众将士后,任命潘濬为治中,负责荆州的行政事务。
同时释放被俘的于禁,遣送回曹操处,并妥善安抚荆州百姓,奖励将士,设宴庆功。
宴席间,孙权对吕蒙说道:
“如今荆州已在掌握之中,但公安的傅士仁和南郡的糜芳仍未归降,这两处当如何收复?”
话音未落,忽然一人站出说道:
“不必张弓搭箭,我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能说服傅士仁归降,可以吗?”
众人望去,原来是虞翻。
孙权问道:
“仲翔(虞翻的字),你有什么良策能让傅士仁归降?”
虞翻答道:
“我自幼与傅士仁交情深厚,如今若以利害说服他,他必然归顺。”
孙权大喜,立刻命虞翻率领五百兵马,前往公安招降傅士仁。
却说傅士仁得知荆州失守后,急忙下令关闭城门,严加防守。
虞翻来到城下,见城门紧闭,便写了一封书信,将其绑在箭上射入城中。
城中士兵拾起此箭,将书信呈给傅士仁。
傅士仁拆开书信一看,得知是劝降之意。
读罢信,他想起关羽当初离开时对自己的不满和怨恨,心中暗道:
“如今关公对我怀恨在心,不如趁早投降。”
于是他下令打开城门,迎虞翻入城。
二人见面后行礼寒暄,各自叙说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