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那两人并不离开。
刘备起身细看,原来上首之人是关羽,下首是张飞。
刘备惊呼道:
“原来二弟尚在人间?”
关羽答道:
“臣等已非人,而是鬼魂。”
“上天因我二人平生忠义不失,已封我等为神灵。”
“大哥与兄弟重聚之日已不远矣。”
刘备听罢,拉住二人痛哭。忽然间惊醒,发现关、张二人已不见。
刘备唤人前来询问,时正三更。
刘备叹道:
“朕时日无多矣!”
随即派遣使者前往成都,召丞相诸葛亮与尚书令李严等人连夜赶赴永安宫,听候遗命。
诸葛亮等人随同刘备的次子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赶到永安宫,留下太子刘禅镇守成都。
却说诸葛亮赶到永安宫,见先主刘备病情危重,急忙跪伏在龙榻之下。
先主下旨,请诸葛亮坐在龙榻旁边,抚摸着他的背说道:
“朕自从得到丞相你,得以建立帝业;没想到我眼光浅薄,不采纳丞相的建议,导致兵败猇亭,自取其祸,如今悔恨成疾,命不久矣。”
“太子年幼软弱,国家大事只能托付给你了。”
说完,泪流满面。诸葛亮也含泪说道:
“愿陛下保重身体,以不负天下百姓的期望!”
刘备环视左右,只见马良的弟弟马谡在一旁,便命其退下。
待马谡退去后,刘备对诸葛亮说道:
“丞相认为马谡的才干如何?”
诸葛亮回答道:
“他也算是当世的英才。”
刘备摇头道:
“非也。朕观察此人,他只是夸夸其谈,才不配位,不可委以重任。”
“丞相须谨慎考察。”
嘱托完毕后,刘备传旨召集众臣入殿,取来纸笔,亲手写下遗诏,交给诸葛亮,并感叹道:
“朕虽不多读书,但略懂大义。”
“圣人说:‘鸟之将死,其鸣声哀;人之将死,其言语善。’”
“朕本想与你们共灭曹贼,复兴汉室;不幸半途而亡,只能拜托丞相将遗诏交给太子刘禅,并令他谨记不要将此视作寻常之言。”
“国中大事,务必仰仗丞相多加教导!”
诸葛亮等人听后,哭拜于地说道:
“愿陛下保重龙体!臣等必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刘备命内侍扶起诸葛亮,一手掩面痛哭,一手握住他的手,说道:
“朕将不久于人世,还有心腹之言要告知于你!”
诸葛亮急忙答道:
“陛下有何圣谕?”
刘备流着泪说道:
“丞相之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邦定国,完成大业。”
“若太子可以辅佐,则辅佐他;若太子无才,你可自为成都之主。”
诸葛亮听罢,大惊失色,冷汗直流,手足无措,跪拜在地,哭泣道:
“臣安敢不竭尽全力,忠贞报国,直到以死相继!”
说完,叩头至流血。
刘备又请诸葛亮坐回榻旁,召唤鲁王刘永和梁王刘理到身边,叮嘱道:
“你们记住朕的话:朕死后,你们兄弟三人必须像对待父亲一样尊敬丞相,不得怠慢。”
说完,命二王跪拜诸葛亮。
二王拜毕,诸葛亮含泪说道:
“臣虽粉身碎骨,亦难报陛下知遇之恩!”
刘备又对众臣说道:
“朕已将国家托付给丞相,命太子以父亲之礼对待丞相,你们也都不得懈怠,以免辜负朕的期望。”
接着,刘备嘱托赵云道:
“朕与你同甘共苦,患难至今,不想在此地永别。”
“你须念及朕的旧情,常常照料我的儿子,不要辜负朕的遗言。”
赵云流泪拜道:
“臣必以犬马之劳报效!”
刘备又对众臣说道:
“各位爱卿,朕不能一一嘱咐,愿你们都能珍重自爱。”
言毕,驾崩,享年六十三岁。
时为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
后杜甫有诗感叹曰: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