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
心里之前积攒的那点担忧也一扫而空, 一个好的君主,不一定需要他有多大的能耐。
只需要他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有想要改正的动作,这就足够了。
一个国家机器,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能够主导的,要不然皇帝为什么需要大臣?
“一时半会儿,陛下倒也不必太过忧心,从朝堂到民间 ,总是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反应过来的。”
“到时候陛下一定能找到解决之道。”
宗预虽然被加官为太尉,但是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武将,同时,他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官,如果非要划分的话,宗预其实更适合于幕僚那一类的人才。
所以在听到宗预的回答后,刘谌倒也没有表现出什么意外。
还是得靠自己啊!
“不过诏书已下,大汉和伪朝已然进入了敌对关系。”
“宗卿曾经出使过吴国,所以朕想问问宗卿,吴国君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虽然历史上对于 魏蜀吴三国的 关系记载相当清晰,但是等到真正身处这个时代,刘谌才发现历史其实也就那样。
都是有人为的主观性在里面的。
所以想要知道些什么,还是问问时人比较好。
而作为曾经出使过吴国,且硕果仅存的宗预,就成了自己最好的询问对象。
听到刘谌的话,宗预稍微沉吟了一下说道:
“当年臣出使吴国的时候,吴国的皇帝还是孙权。”
“此人虽然有进取之心,但主要还是想着占据江东一隅以自保。”
“所以无论是伪朝还是丞相,都没有太把对方放在眼里。”
“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吴国会在关键的时候偷袭自己。”
“不过孙权不是傻子,知道无论是 汉还是吴,都不可能单独的对抗伪朝。”
“所以丞相当初派邓芝出使吴国的时候,其实也正合孙权下怀。”
“等到孙权再次蠢蠢欲动的时候,丞相也是派臣出使吴国打消了对方的念头。”
“所以臣以为,咱们依然得沿用丞相和吴国的外交方式,尽量与其修好。”
刘谌在听到宗预的话之后,点了点头,虽然现在孙权已经死了。
但是距离他死也不过才十几年而已。
古人有父亡,子三年不改其政的说法。
除了维持所谓的孝之外,还有一个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机器的运转是不能直接踩刹车的。
必须要有个缓冲的时间。
君不见历史上那些人亡政息的故事,大都是以国家动荡作为结局的。
所以宗预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还是很有可能保持现状的。
不过江东杰瑞的说法实在是太过于深入人心了,再加上刘谌印象里好像季汉亡国之后。
吴国确实派兵进攻过季汉的城池,只不过似乎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罢了。
所以刘谌还是不放心的问一句:
“这么说来,大汉经历如此大乱,吴国不会趁着此次大汉之乱搞点什么小动作?”
刘谌的话让宗预皱起了眉头,作为一个老牌使者,宗预对吴国的印象同样也不怎么好。
从孙权第一次背刺大汉开始,两国就注定只能维持表面上的合作。
不过如今吴国的君主是一个叫孙休的家伙,听说他还挺有才能的。
整个吴国也在孙休的治理下日渐繁荣,想来这样的君主应该不至于目光如此短浅吧?
于是宗预开口说道:
“陛下不必担忧,如今吴国的皇帝乃是孙休。”
“此人颇有孙权之风,是个有才干的人。”
“如果陛下没有逃出成都,孙休或许还会派人来从伪朝的嘴里夺一块肉。”
“但是现在陛下已经击退钟会,并且诛杀了邓贼。”
“那孙休应该不会在这个时候犯傻。”
“唇亡齿寒的道理,想必他还是知道的。”
听到这话,刘谌的心再次放回了肚子里。
只要江东杰瑞暂时不背刺自己,自己就能够从容的腾出时间来对付曹魏。
一个敌人总是要比两个敌人好对付一些的。
眼见天色已经不早,刘谌也起身准备告辞。
拒绝了宗预的再三挽留,刘谌已经走到了宗预府门口。
就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