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成淮所率大军突围的时候,南边的两路元军也有了新的战况。
床兀儿率军攻打豫州,豫州营全军覆没,其后连杀带屠,已克十城,还好陈明一家都已从许州挪走,幸免遇难。
而铁蒙率军攻打荆州的时候,受到了永王所统五万大军的拼死抵抗,姚崇心里明白,若自己是普通将领投降的话,还有生还的可能,但他姓姚,姚重华的姚。
江陵身在荆州腹部,孤立无援,姚崇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合眼了,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面对必死的危局,他早已把一家老小送到后方了,现在着实算得上孤家寡人一个。
说起来,他的这一生也富有传奇色彩,为什么说“也”,是因为有一个人的一生比他更传奇。
他们是堂兄弟,他的父亲是虞帝的二叔,可他的母亲一直不喜欢他的这位“大哥”,尤其是兄长每次还往家里带一批人,让家里做饭招待他们。
这些人里既有成渊和方时余等人,也有常孝存、李庆之、钱永江……,只是后者他们都死了。
早年间,家里穷,姚重华,不,那时候他还叫姚伯,不喜欢下地干活,到处胡混,没钱了就经常跑到婶子家里蹭吃蹭喝。
问题是姚伯他一个不聋不哑、四肢健全的年轻人,捞点残羹剩饭就算了,自从结交了一些兄弟后,为了显示大方,还经常带着兄弟们一起去婶婶家里大吃大喝。
他们一家三口养活自己都很难,更别提姚伯时不时的就往这跑,但又不能明着跟其作对。
于是,有一次,趁着姚崇带着兄弟们又来蹭饭,婶婶借着给他们盛饭的功夫,拿着锅铲子使劲地敲锅沿,还不停刮锅底,刮得兹拉兹拉响。
姚伯的兄弟们吃得正香,一听这声,懂了,这是没饭了啊,就纷纷告辞,走掉了。
次数多了以后,姚伯也纳闷,咋他一来吃饭就没了呢,跑去厨房一探究竟,揭开锅盖一看,米饭还有一大锅呢!
原来如此,是婶婶不想让他来啊,多亏姚崇当时急忙赶出去和兄长赔不是,才让其没有心生怨恨。
再后来自己随着大哥起义,没想到兄长被大将军赏识,还将女儿许配给了他,大哥一步登天,姚崇也跟着平步青云,趁着元帝忽必烈死时政权交接不稳,元朝的几位皇子争相攻伐,欲谋皇位,他们齐心协力,一举将其赶出了中原,如今已有二十又一年矣。
当过蝼蚁,也站过王庭,他这一辈子,也值了。
正在迷迷糊糊之际,竟听到又传来厮杀声,怎么回事?这又是哪的援军?
细看之下,竟是巴蜀的旗帜,见鬼了,见鬼了,没想到救自己的竟然是他日防夜防的巴蜀贼人。
荆州守将向他禀报道:“王爷,来将是巴蜀武神周元青。”。
姚崇听到此话,激动得站了起来,“什么?竟然是他,诸位,随我出城,吾等与其共剿元军。”。
他不知道的是,数日前的南国(巴蜀)王庭,接到一封虞帝的亲笔书信,上边写着四个大字——唇亡齿寒。
……
当陈王率领残兵回到北平时,五万人的军队只剩下不到两万,不过他也歼灭了两万敌军。
能取得这个战果已经殊为不易了,要知道元帝所率的都是精锐部队,多亏了姚琛这三个月以来一直勤于练兵,未尝懈怠。
接连失利的爱育黎拔力八达已经彻底失控,他现在就像个疯子一样,将北平团团围住,然后开始下令攻城。
姚琛站在高台上鼓舞士气:“将士们,我是陈王姚琛,站在我右边的是我的王妃,大夫已经诊断,她已有两个月的身孕。‘当我驻守北平的第一天,我就告诉过自己,城在人在,城亡人亡,我们夫妇与将士们同生共死,大虞子民在后,我北平大军誓死不退!”。
这番话彻底点燃了下边的将士,他们一齐高喊:“誓死不退,誓死不退!”。
喊声响彻云霄,更加刺激了立马阵前的元帝,他下令加快攻城步伐,北平这个他的曾祖父定位元都的地方始终让他魂牵梦绕,他多么希望自己可以克服虞朝,还于旧都。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然而还是抵挡不住先人的智慧,抛石机轮番投掷,弓弩万箭齐发,云梯生生造出一条条跃上城楼之路,撞车和塞门刀车攻破高门。
城中厮杀一片,陈王夫妇背靠背抵挡围上来的元军,终因寡不敌众,被数十根长矛扎穿了身体。
元帝看着这一幕,他的内心毫无波动,他也没下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