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担监国重任,突然薨逝,举国服丧,陈明作为太子侍臣,入东宫吊唁,几次哭晕在其棺前。
这倒不是虚情假意,姚温的骤然离世,对陈明的打击和影响太大太沉重,这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最庇护他的人没了!
服丧一般号称三年,实服二十七月。因皇室有政务,虞制“以日代月”,故有“二十七日”之说。
在当朝,国丧被称为“凶礼”,和登基、婚礼、寿辰一样重要,由礼部、銮仪卫和内务司共同办理,所耗用的钱财不计其数。
此次太子死后朝臣服丧二十七日,二十七日之内,皇帝对朝臣的奏折,不能用朱笔批示,一律改用蓝笔,称为“蓝批”。
各部院衙门行文也要改用蓝印。服丧期内,各寺、观必须鸣钟三万次。
朝廷要在太和殿前举行颁遗诏仪式。诵经和吊唁活动也连续不断地贯穿于整个丧期。
自太子薨逝之日起,文武官员及所有百姓一百天之内不准作乐,四十九天内不准屠宰,一个月内禁止嫁娶。
没了主子,陈明赋闲家中,这几日,他忧心忡忡。
此前,不知道背地里有多少人早已把他视作眼中钉,肉中刺,但慑于太子的威严,所有人对他都是面和心善,如今“兔死狗烹”,恶虎凶狼们估计已经在磨牙吮爪了。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陈明不知自己究竟该何去何从?
唯一还算得上好消息的是,虞帝并没有因为太子逝世就取消新法,依然严格按照 “考成法”和“一条鞭法” 继续施行。
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他已经老了,支撑不了几年了!
等老皇帝驾崩以后,国家又将落入谁的手中?旧势力会不会趁机扶持新君行复辟之举?
到那时,只怕大虞比之之前尚且不如,若蒙古人再至,国家羸弱,朝堂晦暗,百姓离心,如何能挡得住元军,悲剧大概率还会重演。
这些都是陈明这些天待在家里考虑的事,只可惜机智如他也未想到解决的措施。
抬头白云悠悠,前景一片暗淡,风起云涌,他已找不到来时的路。
陈明虽已死过一次,可经历过有妻有子的家之温暖以后,他也对这个世间充满着眷恋。
不到山穷水尽,他绝不会轻言放弃,这个国家和百姓都需要他,他还有太多的事想做要做。
一念至此,陈明走出陈宅,向着顾府而去。
……
齐国公府,张鞅吩咐下人们准备好了精致的茶点之后,便遣散了所有奴仆,只留下四位国公爷在厅内独自叙话。
之所以是四位,而不是五位,自然是因为荣国公王庚未至,他的女婿新丧,此时不宜出门。当然,组织这次聚会的齐国公最开始也未叫他。
张鞅率先开口道:“今日叫几位来,是想和你们聊聊这‘立储’一事,都可别不当回事啊,搞不好是要出大乱子的。”。
宁国公方时余听后,微微点头,表示认同,并回应道:“此事确实不容小觑,如果按照前朝惯例,皇帝没有子嗣,应当过继宗室之子作为继承人”
然而,他话还未说完,英国公徐开聘便迫不及待地打断道:“谁?你是说那姚吉,还有永王那两个胆小懦弱的庶子,别说姚伯了,就是我都看不上。”
方时余看着徐开聘道方时余转过头,注视着徐开聘,说道:“看不上又能怎么样,陛下两个英明神武的儿子都已夭折,不‘矮子里挑个高个’,还能怎么办?”
张鞅对于两人之间的争吵早已习以为常,他耐心地等待着两人的争论结束,然后才接着说道:“当初我们助他建国的时候,他是怎么说的,要与我们共享这天下,现在他的儿子没了,后继无人,难道我们的儿子他就不考虑在内吗?”
听到这话,方时余觉得他的这位老兄弟有些太天真了。
如果当今天子真的念旧情,昔年就不会杀宋国公秦离了,现在这老家伙还想着这个,纯粹是痴心妄想。
徐老头却不这么看,他一拍大腿,叫道:“对啊!如果他有儿子,那我们自然无话可说,但现在他都无后了,又为何不能考虑吾等的孩子呢?”
说到这里,徐开聘忽然看向了一旁沉默不语的成淮,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和兴奋,他指着这位新任秦国公道:“要我说啊,最合适的人选,就是我们这位大侄子!二十多年前,将蒙古鞑子逐出关外,就属成老哥的功劳最大,而前年元人再次犯境,也是他们父子二人力挽狂澜啊!”
众人闻言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