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船的动力系统,为一座二级小型可控聚变反应堆,搭配4台磁流体发电机,作为磁约束系统、辅助动力系统,及全船电子系统的电子来源。
至于为什么采用无人设计,原因也很简单。
这是一艘单程飞船。
飞抵小行星带,并释放人工黑洞后,它的使命便完成了,不需要也无法返航。
而且这样还有其他好处,不需要考虑人体的加速过载,也不需要复杂的维生系统。
全船采用近距遥控+远距自动驾驶模式,一旦遥控延迟达到0.1秒以上,便会由船上搭载的工业量子计算机接管控制权,按照预定的程序,结合人工智能逻辑自主判断进行驾驶。
“砾岩主席,‘黑海号’可以驶出船坞了。”
伶的话打断了砾岩的发愣。
“再运行一遍自检程序。”
“收到,开始运行全部自检程序。”
过了足足半小时,伶才回答道:“自检已完成,所有子系统正常。”
砾岩点点头:“解绑所有锚固点,准备点火。”
“已解绑所有锚固点。”
“反应堆功率增大至50%。”
“已将功率提升至50%。”
“散热系统和磁流体发电机工作情况如何?”
“散热系统温度正常、磁流体发电机工作正常。”
“好,点火!”砾岩断然道。
“收到,一至六号引擎,开始点火。”
视频画面上,“黑海号”尾部,骤然喷射出长达数公里的蓝色尾焰。
黝黑的船身微微一颤,开始朝船坞外缓缓移动。
“关闭主引擎,调整姿态控制引擎,将方向设定为脉冲点火加速器的点火支架位置。”
“收到,主引擎已关闭,正在启动姿态控制引擎。”
“黑海号”侧面十多个小型电推引擎开始频繁地喷出蓝色的离子焰火,利用反作用力修正前进方向。
“航向调整已完成。”
“脉冲点火加速器充能情况如何?”
“已充能完毕。”
“再次检查脉冲点火加速器各超导线圈磁通量,重点检查各计数器示数是否在正常范围。”
1小时后,伶抬起头:“砾岩主席,各计数器检查完毕,全部正常。”
“好,‘黑海号’开始减速机动,准备进行支架对接。”
“收到,正在调换方向。”
通过另外一组位于加速器上的摄像头,砾岩看到“黑海号”一侧的全部偏转引擎开始全功率运行,在巨大的偏转力矩干预下,船身开始缓缓掉头。
同时,另一侧的偏转引擎开始小功率运行,逐渐抵消掉偏转力矩,让船身偏转速度归零。
在两侧偏转引擎的紧密协同下,“黑海号”完美地实现了掉头机动。
“20%功率,启动主引擎。。”
“主引擎已启动,开始减速。”
“姿态控制切换至自动控制,开始进行支架对接。”
“已将控制权切换至船载主计算机。”
“黑海号”两侧的姿态控制引擎全部闪烁起来,开始对飞行轨迹进行最后的调整。
与此同时,主引擎的蓝色离子尾流越来越微弱,减速即将完成。
“径向速度现在是多少?”砾岩紧张地问道。
“1米\/秒,0.8米\/秒,0.5米\/秒,0.2米\/秒。”
“展开紧固爪。”
“已展开。即将接触。”
话音刚落,“黑海号”的尾部已经与加速器底部,通过紧固器,牢牢地连接在一起。
加速器的激光发射锥,已探入凹陷的人工戴森球缺口内,锥心则正好置于圆形位置。
砾岩松了一口气,活动了一下有些发酸的脖子。
随后下令道:“各小组注意,对加速器各模块进行最后一次检查。”
没过多久,大厅里便响起了此起彼伏回复声。
“超导线圈状态正常。”
“激发模块状态正常。”
“散热模块已连接环赤道光伏阵列,目前温度正常。”
“计数器读数正常。”
“能量限位器工作正常,限位值已设定完成。”
“砾岩主席,加速器各模块正常,可以点火。”
砾岩闻言,站了起来,转身看向二楼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