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草是最轻的任务,还有割猪草喂队里的猪,扔河里喂鱼等。
五谷不分,重体力活干不了,脾气大,吃东西还挑剔,咸了淡了嘴里喋喋不休的,最后都被监督大队折腾得没脾气。
村里人要靠土地吃饭。
赚工分干农活,开水沟挖河道,抢收夯土,浇大粪,都是基操。
都是为了能够活下去。
后世很多回城知青说这苦那折磨的,却对自身问题根本不提。
华夏本就是个劳动民族,农耕民族。
开国才多少年,就养出了如此大批量的少爷小姐,瞧不上基层种地的……
伟人怎能不火。
对于乡下人来说,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就是好男人,好女人。
长得好看,啥事干不了。
乡下人眼里,这女人就是旧社会站街的姐儿。
姐儿不知廉耻,谁瞧得上,都是要唾弃的。
尤其是在这个还未彻底开放的年代,大家骨子里还有着贫农最光荣的理念,会对吃好喝好的羡慕,但不会笑贫不笑娼。
知青就是站在了对立面。
所以对于华铭东的到来,又是别村的人,天授村人其实很不喜。
但有些人知道她和许知青为抢许灼,有着奇妙关系,也都没说啥。
嗐,主要还是许灼名声好,能力强,深得全为民信任。
他不在时,村里广播好几次夸他“不畏强权,勇于反抗”,是“坚决与封建迷信抗争到底的战士”,是“接班人”等等。
于是朱小英就成了老封建。
大家对于许灼孙子打奶奶这件事,也成了可以被褒奖夸赞的大好事。
这背后当然少不了全为民的帮衬。
所以许灼虽然不在,可看在他的面子上,人家也会接纳华铭东。
至少表面上会很客气。
八点钟左右时,零食生产组的人来上班了。
送黄鳝的村里人来得差不多了,最后是许灼特别关照的三个孩子。
阿山,小明,小毛,三孩子又提着各种野味来了。
刺猬三只,野鸡两只,兔子五只,还有……一蛇皮袋牛蛙。
这人还没到,一袋子牛蛙的叫声便震得耳朵疼。
万芸快速清点完野味后,开始点牛蛙。
就算是个乡下姑娘,跟着许若谷学会抓着杀蛇,她都受不了这滑腻黏糊的手感,一只只数,整个人都不好了。
华铭东见了笑,拍拍手过来帮忙。
一只只牛蛙抓在她手里,就跟玩具似的。
小片刻,牛蛙数完了,一百二十只。
三分钱一只,就是三块六。
这年头读初中也就五块。
像他们天授村,村委还出钱免一半,个人只要出两块五。
三个孩子手里拿着一把钱,小脸个个洋溢着兴奋。
他们也能赚钱了,回家可以让妈妈买肉吃。
“你们倒是厉害,这牛蛙轻轻松松抓这么多。”万芸笑道。
华铭东洗着手,笑了声:“他们哪里是抓的,是钓的,可有意思了。村上男孩子都会钓青蛙,用木杆子绑着棉线,上面挂只虫子挂只小青蛙,在秧田一角的水稻茬丛里,一挑一挑引逗。有时会引来蛤蟆,又是会引来青蛙。不过现在田里牛蛙更多,这东西太烦了,还吃庄稼。”
尤其是最近蛇少了之后,牛蛙便多得离谱了。
顿了顿,华铭东有些不可思议道:“小许同志收这么多牛蛙,用来卖给国营饭店,国营饭店……又要出新菜了?”
“嗯嗯,学长说了,这东西可好吃了……”
“万芸同志,黄鳝还收吗?”
油腻的老婆子声音响起,万芸和华铭东齐齐看去。
就瞧见一个头发很短、参差不齐的老太太笑嘻嘻走来。
万芸和华铭东见了,对视一眼。
万芸迎了过去道:“朱婆婆,您也来卖黄鳝啊。”
“是啊是啊,来看看,我跟你说啊,都是两斤重的大黄鳝,瞧瞧。”
附近人一听是两斤重的大黄鳝,纷纷过来看。
要知道,两斤重的大黄鳝,村上还没几个人能弄到呢。
朱小英倒扣篓子,倒出黄鳝。
就瞧见一条条小孩手腕粗的大黄鳝在桶里消腾。
“喔唷~牛逼!”
一众人纷纷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