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镜子比玻璃还贵,据同僚说店里就没小块的,最低都是脸盆大小,价格都是百两银子起步。
下朝那会一群老爷们就在相互诉苦,说是家中女眷闹腾的厉害,家中没镜子的出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房玄龄那会还在庆幸自己后宅就一个女眷,据说有几个家里女眷多的工部侍郎,下朝连家都不敢回,整天琢磨着找点事加班。
李世民下朝后出来溜达,看着门庭若市的“皇庄流民专营店”,第一次开始琢磨王公贵族的家底了,黑着脸觉得那个便宜侄儿说的多少有点道理。
店里最贵的玻璃镜子,前脚送来后脚就被买走,几个嬷嬷为了抢镜子还对骂了起来,可惜老魏家的那种不卖,掌柜的解释说因为那是陛下专门为郑国公定制的,让不差钱的几个夫人眼睛都羡慕红了。
来店里订购玻璃的管家更是排起了长队,边上还停着几辆华丽的马车,看着花花绿绿的样式就知道里面肯定是高门大户的女眷。
据说从前几天宋国公家嫁女后,镜子成了豪门嫁妆和聘礼的不二之选,据说那天看过镜子后,待嫁的小姐们没一个不羡慕。
李世民四下看完就回宫了,下朝后的议论声当然瞒不过百骑,所以他打算在给百官们添添堵,让宫人在大殿门口立两块镜子,样式必须和老魏家的一样,问就是皇帝体恤百官,让他们上朝前整理仪容。
破落的河间王府里,祖孙三代围着一面和老魏家一模一样的镜子,心情的难以言喻,老夫人看着越来越亭亭玉立的孙女,心里略微平衡了些。
虽然她们足不出户,但镜子她们是知道的,只是没想到皇后会派人专门送一块过来,还是千金难买的定制版,顺嘴让护卫将吵闹的李景恒带走后,老夫人幽幽叹息道:
“到底是哪个青年才俊,值得陛下如此作为。”
说完看着才十岁的孙女,慈爱的摸了摸她的头,随后仨人一起照了一下午镜子。
李有财最近日子过的艰难,大哥整天训孙子似的让他教育孙子,老伴整天念叨着让他教育儿媳,儿媳…好吧,儿媳整天指使他和老伴干活。
虽然李有财内心是拒绝的,毕竟他可是长辈,分家前还是一家之主,但他也架不住儿媳那个嘴皮子。
喜欢耳根清净的他只能一忍再忍,毕竟儿媳妇虽然凶了点奇葩了点,但从来没有改嫁的打算,儿子临出征的时候的交代还历历在目,说自己要回不来,让他照看好媳妇孩子。
毕竟是自己家的种,有了大哥丧妻丧子的珠玉在前,李有财在这方面比较豁达,虽然他没啥拿的出手的手艺,表面看起来还非常听劝,话也不多甚至在家没啥存在感,但他其实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说白了就是拎得清。
儿媳说分家他也没意见,不管村里人怎么笑话,在这个孝道大于天的时代,他这个老父始终沉默不言,他觉得儿子分家肯定有分家的理由,只要他过的舒心就好。
果然分家后儿媳和老伴也天天不吵闹了,家里该怎么样还怎么样,但日子过的比没分家前舒心的多,清静的他耳根子都有些不习惯。
后来儿子没了,儿媳一改常态跟个刺猬似的,门前过条狗她都要骂半天,非说这条狗明显不怀好意,竟然左前腿先过她家门,明显是在挑衅她。
接着村里又传闲话,说他儿媳妇泼辣不向个妇人,整天见人就吵架不说,连村里的男人都敢打。
李有财听后不但没生气反而笑了笑,毕竟守寡的妇人他见的多,整天以泪抹面的多数都改嫁了,见人骂骂咧咧的反而会继续在家养孩子,所以他在儿媳跟前的话更少了。
就连被打的猎人都边拿赔礼边念叨,说是李有财这个公爹当的窝囊,但李有财只是看着他的脸笑笑,觉得儿媳还是下手轻了…
对于孙子,李有财从始至终和对待儿子一样,一直本持着放养态度,自己能干点啥干点啥,他们想干嘛自己支持就完了。
孙子说卖药膳他就背着进城,孙子说做肥皂他就抱着木棍搅和,不管这孙子把不把他当人看,他是真的把这孙子当孙子看。
所以当大伙将压力给到他的时候,李有财为了耳根清静,果断的找到孙子,希望让孙子给他找点事干,最好是架着牛车十天半个月回来一趟的那种。
李有财早就悟了,这婆媳俩唯一看自己顺眼对自己嘘寒问暖的时候,就是拉煤那段时间,虽然还是没啥好话,但起码没挨唠叨,总结一下就是远香近臭…
“您一把年纪了在家养老多好?跑腿这事还是找个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