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第二天的晨曦照亮了战场。赵国的士兵们选择了留守高平关,坚守城内,不敢轻举妄动。
秦军的步伐依旧迅速,但面对高平关的坚固防守,他们无法直接攻入。
在王龁的指挥下,秦军开始逐步展开计划,决定采取远程攻击的策略。秦军的投石车开始一批一批地被调动到前线。
沉重的巨石从投石车上疾速飞射而出,狠狠砸向高平关的城墙。
每一次的撞击,都带起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鸣,尘土飞扬,城墙上的士兵们一时难以承受这种持续不断的攻击。
“继续!”王龁站在指挥台上,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指挥着大军。
他知道,尽管投石车的攻击能对城墙造成一定的损害,但这只是第一步,想要彻底攻破高平关,仍需付出更多努力。
然而,赵国的防守非常严密,城墙上布满了箭塔与防御工事,每一次投石车的攻击,赵军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修复。
局面陷入了僵持,秦军虽然在数量上占优,但攻城进展缓慢。
与此同时,赵国的指挥官赵义站在城头,眼神冷静,他看着秦军的投石车,心中有了计较。
“秦军如此攻城,必定是想消耗我军的粮草和士气。”赵义暗自思索,他知道秦军的优势在于兵力,但他们的资源有限,无法长期持续这种消耗战。
“我们不能被动挨打,”赵义深吸一口气,心中已有决断,“高平关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一座关城而让全军陷入绝境。”
他指示各营士兵,继续坚守,避免正面与秦军激烈冲突,同时要求后方的补给线保持畅通。
秦军的投石车一轮接一轮地攻击着高平关,巨石不断砸向城墙,但赵国的防守异常坚固,城墙上的士兵们顽强地抵抗着每一次的冲击。
高平关内,赵义依旧坚持不出兵,始终保持着高墙内的静默,等待秦军的进一步行动。
每一次的投石车轰击,似乎都在不断削弱赵国的抵抗力,但也无情地消耗着秦军的物资与精力。
王龁知道,长此以往,秦军也无法维持这般攻势。必须找到突破口,才能尽早解决这场僵局。
王龁伫立在高地上,眺望着远方,眉头紧锁,目光如炬。凛冽的北风呼啸而过,卷起漫天沙尘,犹如战场上无形的鼓声。
天气的变化使得局势更加扑朔迷离,高平关外的赵军始终固守不出,令战局陷入僵持。
“赵军固若金汤,不敢出战,而我若能借天时地利,或许能让他们自行破局。”王龁低声自语,眼中忽然闪过一抹精光。
他的嘴角微微上扬,似有妙计在胸,随即转身召来幕僚。
“立即在营地附近搭建几座假的粮仓,”王龁沉声说道,“粮仓中可以储备少量粮草,但不要过多,摆出捉襟见肘的模样。”
他指着远处的风向继续道:“粮仓的位置必须选在迎风的地方。等到北风大作时,我们便制造出‘粮草被风吹散’的假象。同时,安排几人点燃部分粮草,烟火和飞散的草屑相映成势,营造出混乱的景象。”
王龁的眼神如鹰隼般锐利,语气笃定:“如此一来,赵军必定误以为我们粮草不足,认为这是他们反攻的良机。届时,他们不战自乱,便是我军可趁之机。”
幕僚们闻言,纷纷点头称是,对王龁的计策赞叹不已。
随即,众人迅速行动起来,按计划布置假粮仓,并加强了营地周围的防御,以防赵军趁乱偷袭。
几日后,北风肆虐,狂风怒号如刀,战场上的空气中透着寒意。
秦军精心布置的假粮仓终于派上用场。
大风卷起粮草屑漫天飞舞,另一些粮草被悄然点燃,火光随风蔓延,滚滚浓烟升腾而起,将秦军营地笼罩在一片混乱之中。
远在高平关内的赵义站在城墙上,目光锐利地注视着这一幕。
狂风中的秦军阵地看似狼狈不堪,粮草飞散、浓烟弥漫,仿佛一片破败景象。
这一幕被高平关内的赵义看在眼里,他站在城墙上,目光锐利,注视着营地的动荡。
赵义站在城墙上,目光深沉,心中不由自主地生出一丝疑虑:难道秦军真的已经陷入困境?若真如此,出击的机会是否已经来临?
他思索片刻,心中已然做出了决定:看这阵势,王龁的粮草怕是告急了。
此时,正是我们出击的最佳时机。只要再观察片刻,若秦军情势更加紧迫,便是发动进攻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