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去后,隆庆帝继位,又调戚继光北上,继续训练军士,防备草原鞑靼部。』
『万历皇帝登基不久,鞑靼部果然南侵,不过数次进攻,却都被戚继光挫败,无疾而终。』
『当时,天下流传“俞龙戚虎”的说法,一度认为与戚继光共御倭寇,且同样战功显赫的俞大酋,更在戚继光之上。』
『不过在后世,戚继光被尊为民族英雄,俞大酋却显得籍籍无名,其实是因为除了战场杀敌之外,戚继光在军事上的独特贡献。』
『一、选练士兵。戚继光一手组建的戚家军,堪称是全史两千年里的最强步兵之一,与宋代岳飞所率的岳家军齐名。』
『二、排兵布阵。戚继光为了对抗倭寇,也是为了适应沿海特殊的地形,自创“鸳鸯阵”,经常以少胜多,给予了倭寇毁灭性的打击。被调往北方后,为了对付草原部族,又建立了“车营”,有效的克制了北方骑兵。』
『三、改良军械。“戚氏军刀”、“狼筅”,都是戚继光为了对付不同环境的敌人所创,此外,他还改良火炮,发明了易于携带、制造的“虎尊炮”。』
『四、兵书传世。戚继光死后,为后人留下了《纪效新书》、《练兵纪实》等等军事着作,对后世影响颇大。』
『综上所述,戚继光的战绩或许不够惊艳,但那只不过是因为身处相对和平的年代,没有那么多的大战罢了,其取得的成就和自身的能力,都足以排在这个位置。』
“壮哉戚将军!!”
朱棣看罢了戚继光的介绍,先是心满意得的赞叹一句,随后马上又向姚广孝问道:“那俞大遒现任何职?”
“这,臣倒是不知。”
姚广孝摇摇头,表示没听说过。
没办法,此时的万历世界,俞大遒已经过世三年了,人们自然不会无缘无故的提起此人。
至于史书上当然有,可姚广孝如今的大部分精力,也如之前的李世民一样,都用在了修炼、研究功法、阵法上面,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
『恭喜戚继光,位列华夏人杰排行榜,十大名将第三位,奖励“造化洗髓卡”一张,“诸天令”一枚(已认主),“世界本源”一道,《兵煞金身诀》一部,《兵家五方战阵》一册,《天河枪诀》一部。』
『另外,检测到戚继光不止存在于一个世界,现将其余世界的戚继光与明成祖朱棣世界的戚继光融合,成就唯一。』
“这戚继光,倒也不错。”
在大唐接连有两人上榜之后,面对第三名的戚继光,李世民表面平和的淡定评价道。
事实上,他此时的心思,已经完全放在了之前李积所言的要事上面。
懋功啊,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十大名将,唉,我大宋不知可有人能够上榜?”
赵匡胤心情复杂的喃喃着,面对接连四次榜单,大宋皆是只有一人上榜的事实,他也是发自内心的无奈。
“后世英才辈出啊。”
嬴政、刘邦、刘彻、刘秀这四位秦汉的皇帝们也都是默默感叹着,相比起之前三次盘点,秦汉之人几乎霸榜前三甲的情况,这次的名将榜,秦汉却无一人入围前三。
“这戚继光,不是说是万历时期的人吗?怎么被融合到明成祖朱棣的世界去了?”
身怀诸天帝令和诸天令的人心知肚明,肯定是因为之前张居正选择了明成祖的缘故,可其他没有人上榜的世界,此刻却全都是满脸迷惑。
......
『华夏人杰排行榜』
『十大名将』
『第四位:横行天下,常遇春』
『常遇春,大明开国元勋,朱元璋麾下的头号猛将。』
“好好好!终于轮到咱了!!”
朱元璋看到麾下爱将常遇春上榜,而且名列第四,也是喜形于色。
尤其是他的大明紧跟着大唐之后,接连上榜两人,岂不是证明在军功方面,大明不逊大唐?
『出身于贫苦农民之家的常遇春,少年时不甘于老死田间,便随人习练武术,又因家贫,无力支付学费,只能以多出力、干些勤杂工换取学习机会。』
『直到长大成人之后,常遇春终于学有所成,却又赶上元末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只得是落草为寇,以打家劫舍为业。』
『直到,常遇春遇到了名声在外的朱元璋,一番考察之后,常遇春当机立断,决心弃盗为良,拜在了朱元璋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