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位:大汉人杰之谋士,董仲舒』
『董仲舒,汉武帝时期名臣,一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令他名垂后世的同时,也几乎彻底改变了我华夏文明的走向。』
“是他。”
刘彻看到这个名字,不禁是双眼一眯,因为早已得到《人皇经世书》,对于治国之道,也有了全新理解的他,更加能想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带来的好处和不足。
这次,他一定会保留这些好处,改善那些不足。
『在他之前,儒家不过是诸子百家之一,与法家、墨家、道家也并无高低,用何种学说治国,全凭君主的喜好。』
『正是从董仲舒开始,儒家,真正成为了世上的唯一显学,后世读书人,更是皆以儒家弟子自居。』
『此后一千多年,儒家学说逐渐深入人心,甚至是融进了我华夏民族的血液,再难以分割。』
『而事实上,董仲舒的建议之所以能令汉武帝接纳,乃至朝野支持,更在于他系统的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等等理论。』
『更是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了一整套的帝制神学体系。』
『最终,“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直上青云的同时,也令董仲舒的名字,垂于史册。』
『所以虽无文武之谋,但董仲舒,也依旧能在我华夏众人杰之中,占据一席之地。』
『恭喜董仲舒,位列大汉人杰之谋士,奖励“造化洗髓卡”一张,“诸天令”一枚,《太阴观想法》一部,《天元幻神诀》一部。』
“董仲舒,谢神榜厚赐!”
拿到奖励之后,董仲舒镇定自若的向着天空拜谢。
身为儒家弟子,将儒家学说发扬光大,他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只是由于金榜降世,世道突变,或许他的儒家,也应该顺应潮流,再次做出些许改变?
......
『第四位:大汉人杰之名将,姜维。』
『姜维,字伯约,是蜀汉最后的名将,一生都在为了复兴汉室而努力。』
“伯约?”
诸葛亮看到这个名字,瞬间眼前一亮,这个年轻人,当初可是给自己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更不要说,他还曾看过从汉武帝世界传过来的《三国志》,对于完全继承了自身遗志的姜维,当然更加喜欢。
而此刻身处军营,早已被融合唯一的姜维,想起另一个三国世界中,年近六十的自己,却是忍不住泪流满面,终于,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丞相,伯约来了。
可是丞相,你却不认识伯约了。
因为原本在诸葛亮的世界中,诸葛亮和姜维的关系只能算是初识,再加上世界融合之后,诸葛亮又被刘秀委以重任,每日忙于政务,根本没机会和姜维见面。
所以哪怕随着东汉王朝建立,姜维被融合唯一,知晓了后世几十年的历史,也并没有仗着功高,去打扰跟自己不熟的丞相大人。
而这一刻,随着自己上榜,独自压抑许久的姜维,终于是绷不住了。
『早期的姜维,曾是曹魏麾下,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被其折服,甘心投效。』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当时只有二十七岁的年轻人,随后竟成为了蜀汉的旗帜。』
『世居天水边陲,不曾受过汉恩汉禄的姜维,为了报答诸葛亮的知遇之恩,竟是在诸葛亮死后的二十年间,十一次率军北伐中原,意图恢复汉室江山。』
“伯约......”
哪怕早已看过史书,对此知之甚详,可当金榜娓娓道来的时候,诸葛亮的心中,依旧颇不平静。
想到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喊出“老将军,可知天水姜伯约”的少年英杰,再看看金榜虚影中,这个须发灰白,为蜀汉耗尽心力的苍髯老将,他不由得百感交集。
是因为自己缺少了人生后期的经历,所以对这些蜀汉旧臣,不够关心吗?
『奈何,蜀汉一隅之地,又怎比的过整个中原?』
『再加上当时的蜀汉之主刘禅,甘于享乐,满朝文武,也是大多反对北伐,以至于身为大将军的姜维,每次都只能统率区区数万人出征,杯水车薪。』
『尤其是曹魏此时,又相继诞生了邓艾、郭淮、钟会等等名将,以至于姜维屡次北伐,却是空耗国力,几无